原本打算聖誕節推出本文,但想到為更多新一代了解車身識別資訊,所以稍遲發表,同時為大家解開一條看來很容易,但非人人知道答案的問題:
《九巴AL118重建車身後,被裝上2+2富豪奧林比安規格的「亞歷山大」車身,那套車身屬於哪個批次的2+2「亞歷山大」11米車身呢?》
1995年11月24日旁晚時分,當時掛牌1A的AL118,車牌FF1819,帶著東芝全車身廣告,前往尖沙咀碼頭,途經彩虹交匯處巴士站附近發生火警,車尾冒煙,幾分鐘後馬上焚毀,很快被燒至通頂,無人受傷。車身頂部全塌,車尾剩下部分尾幅,骨架變形,頭幅及車身旁板亦焚毀,這次比93年4月燒毀的AL27更嚴重,損毀程度像99年7月在大欖隧道出口燒毀的龍運197,車牌HT7970。這部AL118損毀嚴重,停泊在九龍灣廠,猜想就此退役,沒想到有機會重建天日的機會。
有了AL27的先例,rebody的空調利蘭已不是新鮮事,這部燒毀嚴重得多的AL118,九巴決定把它重建車身的確有點意外,這亦是九巴最後一次為嚴重損毀的巴士訂購新車身重建,看現在時勢這舉動亦不復見。九巴開始著手復修工作,以往用開的亞歷山大R型車身早已停產,唯有訂購新型的款式,無容置疑是參照2+2富豪奧林比安去建造,一來要合符新車設備標準:鮮黃色扶手、2+2加闊頭枕座椅、綜合式空調機組,二來當時九巴正值大量購車潮,同系之奧林比安一兩年間數量激增,多訂一套類近呎寸規格的車身用作重建正是易如反掌之事,因此重建工程在97年中起展開,許多個疑問就在這時產生。
下圖: 重生後的AL118可以服役多足足十年光陰,復出後便馬上行走15號,這個情景非常難得,因為很快被Emco Wheaton快速油鎗入油位取代傳統入油位。
下圖: 首部重新建造車身的利蘭奧林比安 – AL27,跟原裝車身的車咀很大分別。行走219X時巧遇到曾上「車主」雜誌作試車的AL6。
車身訂購之謎
1997年夏季,除了香港回歸祖國外,帶來的禮物就是剛實施不久的新廢氣排放規定,新領牌巴士需合乎歐盟二型(Euro 2) 排放標準,加上低地台巴士開始在香港萌芽,丹尼士的「三叉戟」極盡先機,初期訂單均全應付新機場兩巴的需要,市區「order」幾乎全部讓路,若你是競爭對手,必然乘勢出擊,包括在價格和交貨速度著手,因此97-98年間,九巴大舉購買富豪奧林比安11及12米巴士多達四百多部,全部配上Walter Alexander「亞歷山大」R型車身,並額外為AL118多購一套11米R型車身,可是這套車身可能早在1995年所訂下的!為何會這樣斷定?相信大多數人均認為只是在「Euro 2 AV」訂單中多入一套便是,可是在「rebody」車身特徵上不難找出是參考「Euro 1 AV」車身之端倪,首先應從初步認識2+2 AV不同批次之間外貌的分別。
九巴AL136-150配上改良型亞歷山大車身,特別改用大型弧形擋風玻璃以增強視野,這種規格一直使用至富豪奧林比安停產為止。
「2+2」富豪奧林比安訂單批次 – 第一批: AV112-121, 124-126, 130, 132,133, 135-138
第一批共20部 – 車身編號:9518/1-20。
這20部車在屯門裝嵌廠組裝,屬首批廣州穗景客車裝嵌的富豪奧林比安12米(3AV121-170)的同期訂單,使用大型「百葉型散熱網」遮蓋日本Denso綜合式空調機組(Compact Unit – GD1);車身兩側繼續使用梯形膠殼指揮燈,車內沿用亞歷山大慣用的「一列過」灰色人造皮冷氣槽及大長條型黑色出風口。
下圖: 第一批採用「2+2」方式排列座椅的空調富豪奧林比安11米,並使用新型號空調機組。首部的AV112除試驗新品牌Vogelsitze System 600 座椅外,路線顯示牌更由出牌時的膠牌極速換上Hanover電子顯示牌作試驗性質。
下圖: 第一批2+2 AV是早期出牌的2+2 Euro 1 3AV縮水版,車上設備一樣,車尾同採用特大百葉型散熱網,底下沒有設有固定散熱口,可是早期2+2 3AV數量太多,以致AV轉款時仍有大量Euro 1 3AV待出牌。值得一提,國內嵌的「亞歷山大」巴士均會貼上水牌。
下圖: 數量只有20部的第一批2+2 AV一下子就瞬間出牌,當中得一部左右兩邊均用回Ashtree倒後鏡臂,十分突出,出街後便成為AV132,隸屬石湖墟廠。
第二批: AV122, 123, 127-129, 131, 134, 139-180,194
第二批共50部 – 車身編號:9541/1-50。
最後一批在港裝嵌的AV,車身明顯有所改良,車尾自此改用小型「百葉型散熱網」,網下有固定排氣口;車身兩側指揮燈開始轉用方型銀框款式,與MCW及中巴VA同款;改用獨立分件式冷氣槽,外層貼上白色暗紋防火板(有點像舊式冰室卡位椅背的防火板花紋),在每塊組件底部設有上一字型三、四個條狀旋轉式出風口,可在風口末端旋轉滾輪調教出風量。
下圖: 第二批2+2 AV與第一批差不多同期出牌,所以出現兩批穿插編列車隊編號的情況,亦是最後一批在港裝嵌的奧林比安11米巴士。AL118就是參照這個規格外貌去建造,關鍵就是這兩個去水口。
上圖: 由第二批2+2 AV開始,條狀旋轉式空調出風口成為了九巴空調富豪出風口的主要款式之一,特點就是送風角度有限及難以轉動,冷氣槽則配上「懷舊」花紋防火板。
下圖: AV194除試驗電子牌外,更試驗澳洲SMC「白門」,屬十一米巴士中罕見的,車外閘掣唯一「鴛鴦」款式,後期統一為四方形款式;這套第二批的車身在較後期的車隊編號出現,証明九巴多年來出牌次序都是雜亂無章。
第三批: AV181-193,195-231
第三批共50部 – 車身編號:9541//51-100。
這是首批由廣州穗景客車公司屬下的增城客車製造廠裝嵌的AV,基本上與第二批同一訂單,外貌一模一樣,可是仍有些小特徵區分。回港前右下角引擎蓋「復辟」貼上「Alexander」水牌,同批後期更在水牌上方貼上「VOLVO Olympian」水牌和貼紙,有點緊逼感覺,自AV87-111、S3V、3AV51-120等在屯門裝嵌廠嵌的新車已不再貼上水牌。裙邊分界線由黑色改用紅色,最重要是左面車身去水口由兩個加至三個,而且去水口外圍膠圈突出多餘部分大多未被剪走及髹白,形成三個小黑圈,遠處也能清楚分別,相信大部分人不易察覺。
下圖: 第三批2+2 AV與第二批同屬一組「9541」的訂單,外貌99%相似。紅色裙邊線是獨有特徵,下一批要有此特徵的新車就是大陸嵌的首批「都普」ATR。「9541」訂單非由「亞歷山大」砌妥運港,確實車身編號官方難以核實,加上兩批抵港時間甚近,隨便給予車身身份不是出奇之事,例如9541/44的身份出現在第三批車身中就是個好例子。
下圖: 穗景裝嵌巴士會保留所有原廠富豪絲帽蓋,這個時期,九巴會在出牌前「一個不留」地拆走。另外亦會在行車証框上貼上貼紙作區別,如圖中的「中33」。
第四批: AV232-531
第四批共300部 – 部分車身編號:9620/1-100(紅灰椅)、9625/1-70(可調教出風口)、 9713/1-80(固定出風口)、9736/1-10(快餐椅) 。
這批同樣由廣州穗景裝嵌,從外表區分下我統稱為第四批,基本上外貌與第三批大致一樣,如尾批3AV的縮水版。左右全用ARCOL倒後鏡臂,出牌時車尾水牌全齊,車輪原裝富豪絲帽蓋保留;富豪更為奧林比安引擎蓋換走利蘭流傳下來的摺疊式,換成像巨龍般的普通揭蓋款式,並在中期批次的AV開始轉款,因此出現出牌時新舊「互相穿插」的情況。車身右面去水口由三個增至四個;空調出風口除有條狀旋轉式外,有部分更倒退使用長方網型出風口,與中巴VA51 – 64或城巴9041、9042一樣,完全不能選擇角度及出風量,與城巴同期一手富豪奧林比安11米的方格型獨立出風口比較,實欠靈活,因此服役後逐步換回條狀旋轉式出風口,而較後批次則使用方格型獨立出風口,款式早在GR牌AD出現,亦成為日後新車的標準。
本文主要探討AV外貌識別,將來有機會再詳述AV及3AV內部及設施的分別。
下圖: 個人認為第四批2+2 AV最有原廠裝嵌風味,齊水牌、齊絲帽蓋,這狀況不少亦維持至服務初期,大概跟趕出牌有關。
下圖: 第四批中「9620」系屬早期批次,裝上紅灰兩色座椅,可是部分泊在裝嵌廠門外「細執」的巴士卻「被消失」了水牌,膠貼跡仍留下車上。
下圖: 第四批其中批次竟裝上固定出風口,完全不能調教風量,同時中巴的VA51-64照樣效法,如圖中VA57的款式。
下圖:新設計的奧林比安引擎蓋在後期訂單廣泛使用,這個改動將為超級奧林比安 Super Olympian鋪路。
下圖: AV477於1998年10月21至23日參加會展舉辦的亞洲/太平洋城市運輸展覽會,而且前閘太平門掣上方貼上Volvo水牌。
新款空調機組之富豪奧林比安11米外貌特徵一覽表
兩側指揮燈 | 鏡臂(右) | 去水口(左側) | 散熱網 (車尾) | 裙邊線 | 裝嵌地點 | |
第一批 | 梯形 | Ashtree | 2個 | 大 | 黑色 | 屯門 |
第二批 | 銀框 | Ashtree | 2個 | 小 | 黑色 | 屯門 |
第三批 | 銀框 | Ashtree | 3個 | 小 | 紅色 | 穗景 |
第四批 | 銀框 | ARCOL | 3個 | 小 | 黑色 | 穗景 |
知道了不同批分別後,要辨別出AL118「新殼」出處一點也不困難,首先,最多人認為它在97年復出,理應是參照第四批,可是AL118左側只有2個去水口及Ashtree右鏡鏡臂,照理九巴不走回頭路,所以可能性不大。而第二批與第三批最為相近,關鍵就在於AL118左側只有2個去水口和黑色裙邊分界線,因此大膽認為AL118重建的車身是參照第二批(9541/1-50批次)「2+2」富豪奧林比安之「亞歷山大」車身規格建造。
時間吻合
另一個疑問,如果車身早在95年尾至96年頭訂的,為何延至97年11月才復出?答案就在於香港所實行Euro 2「歐盟二型」排放標準。AL118在95年11月焚毀,即使馬上訂貨,車身最快也需要96年中才到港,跟第二批和第三批同期,此時九巴一早將3AV運往大陸有豐富裝嵌亞歷山大車身經驗的穗景客車公司,同時兩批共100部的AV返貨後亦只能在港應付一半,另一半也需要交給穗景裝嵌,為的是騰出檔期,在97年3月底前把所有2+2 Euro 1的ADS及AD(GZ至HC牌)裝嵌完成,而AL118只屬維修,不受此限。
忙完這關後亦未敢鬆懈,原因是「雞鴨」屠殺潮湧現、細車線替入「加五」熱狗上牌、大線紛紛加冷,這本來屬正常車隊更新本應問題不大,可是當時大量新線開辦,如西隧線、東涌E、X線(九巴借車)、三幹路線等,新車需求甚渴,在沒有配額限制購車的環境下,趕快處理大量廉價貨尾是刻不容緩。裝嵌廠當組裝尾批澳洲SMC「白門」得七七八八之後,穗景組裝的Euro 2 AV亦相繼到港,所以亦著手裝嵌AL118。
下圖: 在重建車身前,讓我們回顧一下出事前AL118的模樣。第一張由Michael Yeung拍攝,第二張則由Mr Jim拍攝及由網友提供,估計是來自巴士之訊。
下圖: 10月16日AL118還有完整車咀,20日便拆去鬼面罩,並放在上層車頭位置,上層車頭玻璃、右邊倒後鏡也未層裝上,車後附近放著3AD的車側旁架。
下圖: 遠望著與富豪無異,但利蘭儀錶板卻出賣了它的身份,車頭旁邊堆著一大堆Lazzerini 座椅。
再度歸隊
1997年9月16日,多時不見的AL118再次見到,裝嵌廠各生產線因正在組裝3AD,所以它停在廠裡後段一角,與嵌好的AV一同「細執」,此時整部車已經成形,驟眼看同富豪規格沒有分別。上層車頭玻璃仍未裝上,附近竟暫放著鬼面罩。之後每三幾天就來探班,直到9月未左右。11月1日,當天行走15號,印象中是復出首航,同樣由九龍灣廠管理,初期掛牌11B。
下圖:10月27日,剛裝上層車頭玻璃及右邊倒後鏡,那天將車駛前並升高作檢查,後面剛嵌好的3AD也會安排同樣的工序。
下圖清楚看到車軸喉管電線及相關設施,相信較少人看過它車底的狀況。利闌鈴蓋仍未裝上。
下圖: 11月1日,再次見到它時已出街載客,印象中是15號是復出後首航路線。與AL27一樣常見於觀塘區,兩車都是黃色扶手,不留心的話有機會認錯。
下圖: 12月5日再次見到時已裝了Emco Wheaton的「posi-lock 105」快速油鎗入油位,效率相當快。這角度看只是相差利蘭尾燈與第二、三批相似。第三批2+2 AV用「紅邊」外,水牌亦貼得非常緊密。
下圖: 出街前後樣子分別不大,從車頭看主要看錶板去分別,在年驗後拆走了所有原裝鏡臂和車頭「空調」貼紙,多了的就是那年頭開始瘋狂賣的banner廣告。
下圖: AL118 rebody的車身就是參照第二批2+2 AV去建造,跟第三批重要的分別就是左邊只有兩個去水口及黑色裙邊分界線,可是當年年驗後均會翻髹,連裙邊線也遮蓋。
下圖: 利蘭這名字經歷多過朝代,早已退出九巴載客行列,2010年終於退下火線,與其他同門兄弟成為集體回憶。
淺談過VA60、VA63及AL118,讓大家對「九巴style」R殼更為了解,提高常見的巴士款式之認識,這樣使籌備中的「銀色富豪」故事更添色彩,更添閱讀性。
回應區: | |
2014-8-17 16:49:01 | Boris Yan |
九巴當年的AV同3AV訂購情況都有相似之處,就是有加單和試新設施的單,以致AV232-AV531及3AV171-338有批次上的差別,當中亦令不少人察覺不到。希望日後有空另撰新文詳述當中區別。 | |
2014-5-18 18:36:55 | S3BL105~DN12 |
相請教下Boris兄,AV232-AV531都分了多批而且有細微分別,相問3AV171-338中,除了部份係白門外,會唔會好似AV仲有d細微野唔同? | |
2014-3-3 3:08:32 | dickc chan |
無得傾..Boris 既內容,深度,專門性,文筆都好好.多謝你的分享. | |
2014-2-18 14:35:17 | lokkylee |
請問上圖中怎麼有一款AV但是車尾底部和super olympian一樣有兩塊東西?但是出街時又拆除了? | |
2014-2-16 16:06:46 | Boris Yan |
出牌是用ARCOL的,在月驗或年驗後換走,以往九巴非常普遍。 | |
2014-2-16 14:17:31 | FB 4748 |
請問HT6540是否從初出牌的時候左邊倒後鏡就已經用上了珍寶鏡架,而非後來普遍使用的ARCOL鏡臂? |
圖、文: Boris Yan
推出日期: 2014年2月16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