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Cimon Yao於2017年12月25日及2018年6月1日在本網FB群組的貼文及相關回應,謹此致謝。

相隔42年後,英式雙層巴士於2018年再度出現在紐約大都會公車局(Metropolitan Transit Authority)。首先讓我們先了解雙層巴士在紐約的歷史。

雙層巴士這玩意,並不是英國人的專利,早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美國,已有數百輛的雙層巴士在紐約曼克頓地區及芝加哥行駛。於30年代,美國曼哈頓街頭已有大量雙層巴士行走,美國人亦已經設計到後置引擎雙層巴士。反而Atlantean這些英國後置引擎巴士的先鋒,要到60年代才出現。

圖中服務紐約曼克頓地區Fifth Avenue Coach Company編號#2015的巴士,是1936年雙層巴士生產商是美國Yellow Coach(即GM 通用汽車前身)model 720 “Queen Mary”後置引擎半自動波雙層巴士,車身長、闊、高分別為35′(10.6m)、96″闊(2.43m)及12’10.5″(3.9m),可載72位乘客。(相片來自The Bus Lounge)

雙層巴士在紐約服務至1953年結束,與以下的因素有關:

  • 和平後軍人回鄉組積家庭, 人口膨脹。多數城市開闢市郊建住宅區。加上私人汽車平民化,多數人追求”美國夢”, 搬到市郊的低密度住宅區住,令公車系統營運成本增加而乘客率下降。生產商只造單層巴士以附合各地需要,絕對合理。雙層巴士真係只有大城市如紐約先啱用
  • 二戰後美國1947年步入冷戰時期,為國防擴展interstate highway 州際公路網 (方便運兵) 。除了汽車平民化,加上公路網發展,間接助長城市急速向外伸展
  • 政府撥款不足,公車系統根本追唔上城市發展。所以美國的公車,客運火車系統咁落後,崇拜汽車公路就是主因
  • Fifth Avenue Coach Company 於1954年被出售予New York Omnibus Corp. 新公司決定不再購買新雙層巴士, 所以無以為繼

1976年,MTA引進八輛配Park Royal 車身的左軚Leyland Atlantean 巴士,行走曼克頓地區的M系列路缐,只可惜過高的車身令它們被限制於某些路線上,加上車輛本身的可靠性低,令MTA於1980年將它們退出服務行列及出售。

2018年4月,ADL 把一輛Enviro 500 SuperLo 樣板巴士帶到MTA,作一個月的示範。試驗巴士被編往特快路缐X17J,於早/午繁忙時間往來Staten Island史德頓島與Manhattan曼克頓之間,途經New Jersey新澤西州的Lincoln Tunnel 林肯海底隧道。新車的高度為12呎10吋(3.91米高),可以安全地駛過高度限制只有13呎高的Lincoln Tunnel 及其他橋樑。於2009年落成,唯一可以容納及維修雙層巴士的Charleston車廠,更成為了這架樣板巴士在MTA逗留這一個月內的”旅館”。

Enviro 500這試金石能否為ADL帶來MTA四十多年來首份雙層巴士訂單,還是時間才能告訴我們吧。

下圖:1976年的Leyland Atlantean #D2,在行走曼克頓的M5路缐,車頭特大的Leyland 水牌,令小弟想起當年大嶼山巴士的勝利二型,同樣設有這款水牌。冷/暖氣系統設置在樓梯下(可見樓梯下有大散氣口),因紐約冬天需要暖氣多過夏天需要冷氣,但據聞該裝置及波箱經常出現問題,所以這批車在廠修理的時間甚至多過在外行走。(網上圖片)

下圖:1976年的八輛Leyland Atlantean,其中四輛(D1-4)披上MTA標準的藍色塗裝,另外四輛(D5-8)則披上紅/藍色塗裝。全數8部巴士於退役後被售往加拿大維多利亞(Victoria)的Grayline Sightseeing公司作觀光巴士,大致維持原貌,沒有改為開蓬。直至2010年Cimon仍在當地行走。(網上圖片)

下圖:2008年,MTA再次試用雙層巴士,主角是高度為3.99米的Vanhool TD925客車,可容納81個座位。(網上圖片)

下圖:ADL E500 SuperLo與Prevost X3-45客車在曼克頓市中心等候下一個車程,81座位的E500無疑比57座的Prevost 客車為吸引,亦是MTA再次試驗雙層巴士的原因。E500試驗巴士在MTA逗留一個月內被披上MTA的最新色彩,與在旁的舊MTA色彩(仿中巴空調巴士色彩?) 分别很大。(Cimon Yao攝)

下圖:E500 SuperLo巴士駛經Lincoln Tunnel海底隧道往曼克頓方向,隧道內高度限制為13呎高,這輛12呎10吋高的雙層巴士駛過時,與天花只剩下2吋的距離。(Cimon Yao攝)

全文完

Previous article尋找退役巴:S3BL418(FB8886)
Next articleWilliam Bear的必達巴士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