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於七十年代中期曾購入兩部中型巴士:Seddon Pennine IV 236型巴士,車隊編號SM1,及Albion Viking型,編號AM1。在中巴努力將單層佳牌巴士改為雙層的同時,再次購入全新單層中型巴士,有點「走回頭路」的感覺。

專線小巴與中型巴士

石春大師Facebook專頁的回覆中,當時的中巴交通經理李日新先生解答為何當時購買SM1及AM1這兩部中型巴士:「我們購買了這些巴士,用於開辦一條經馬己仙峽道前往山頂的新路線,試圖擊敗受運輸處青睞的專線小巴概念。」(We bought them for a new route to The Peak via Magazine Gap in an attempt to defeat the Maxicab concept favoured by the TD.)

找來專線小巴的歷史,便更明白李先生的意思,按香港巴士大典提及:

政府於1972年試行私營「豪華公共小型巴士」(Super Public Light Bus)制度,以圖規管公共小巴服務。當局首先以山頂為試點,把港島1號線(山頂↔中環(添馬艦))的經營權直接批予曾任港督楊慕琦司機的商人袁照,並於同年5月1日投入服務。

專綫小巴制度於1974年正式實施,港島2至8號線皆是營辦商向當局提出開辦;經審批後,當局以專利權形式批出專綫小巴路線經營權,獲批的經營者首先試辦一組路線,為期不逾3個月;若試辦效果滿意,則會獲授予三年專利權,期滿後可申請續期。運輸署繼而於翌年為新界地區籌劃豪華小巴服務,擬定14條小巴路線,着小巴商人向當局申請經營。

面對政府積極擴展專線小巴服務,明顯影響到中巴的專營權,當然要有相應行動。

吸引半山區私家車主放棄駕車?

參考其他資料,提及中巴在1974年時,中巴計劃吸引半山區的私家車主放棄駕車,轉而乘坐巴士往市區。為了評估這個計劃的可行性,中巴選擇試驗性地購買兩部載客量較低、尺寸較小及配備舒適高背座椅的單層中型豪華巴士,並以此來測試半山區居民和私家車主對這種新型巴士的反應。

網主認為李先生的版本是背後目的,方法是使用豪華中型巴士:巴士提供較小巴高的載客量,配合巴士公司的角色;服務質素較高 – 這也是後來城巴的經營方式。至於「吸引半山區私家車主放棄駕車」,個人相信只是門面說法而已。

SM1率先抵港

1974年底,SM1率先運抵香港,登記了一個易記的車牌:BH106。SM1裝上Perkins P4-263引擎及Pennine車身,提供25個座位及9個企位,於英國完成車身裝配後,經海路運抵香港。由於廠方錯誤地安裝了英國式車窗,所以中巴需自行換上適合香港天氣的推拉式車窗。

由於新路線計劃還未能實行,這部新車一開始只被用於私人租賃。有資料提及此兩車後來曾行走沒有專線小巴商感興趣的5C線,及以柴灣歌連臣角為終點站的88號線,日後找到更多相關資料時會再在此補回。

上圖:轉載自報章,報章報導中巴購入新車SM1時,提及此車屬「實驗性中型巴士」。

下圖:FB的分享圖片,抱歉來源不詳。AM1及SM1兩部試驗性中型巴士,一起停泊於北角百福道112線總站拍照。兩車當時仍披著橙紅色車身款式,是初期的塗裝。

下圖:SM1的清晰彩色相,攝於中巴柴灣車廠。與最早期時的外表比較,上車門上方原本髹上”SM1″字樣,後來搬到車門旁,而China Motor Bus字樣也移動了位置。車窗以下原本奶白色的部份改為藍色。此車上下車容易、闊大的車窗加上舒適的坐椅,在MCW Metrobus 9.7米豪華巴士(MC)投入服務之前,個人認為與AM1一起成為中巴最豪華的巴士了。(必達劉先生拍攝,由Dennis Luk提供)

下圖:來源不詳的相片,SM1停泊於車廠內一個有上蓋的地方,觀乎後面的大廈有點像公共屋村,這裡可能是中巴的北角渣華廠。原相片很細小,放大後試過用AI工具修補也沒甚改善,故選擇維持原狀。

英國曼徹斯特的電動版同款巴士

在英國曼徹斯特(Manchester),市內曾有同款巴士行走,其中更有以電力驅動,以1975年的科技來說是難以想像地厲害。其中一部(GNC 276N)於退役後成為Museum of Transport, Greater Manchester的展品之一,以下為多年前網主參觀時的紀錄:

下圖:中巴SM1的每邊兩個、共五行的高背座位,及尾排五個連續的高背座位,合共25個,與英國的版本不同,不過仍可作為參考。

當日更拍了一段短片,紀錄車內外情況:

退役

SM1待在廠內一段時間後,於1985年被售予雅高巴士,完結在中巴裡短暫的使命。

尋找退役巴-上水古洞的SM1

參考資料:香港巴士大典石春大師”寶車”圖鑑 Grantbus Gallery

全文完

Previous article東鐵綫過海通車後的171 | Simon Lee的巴士回憶
Next article回顧96年城巴202於深圳之嚴重意外 | 城巴中港過境線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