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晚上有太多巴士於街上停泊過夜,政府於約1992年起批出一塊位於小西灣新填海區的土地予中巴,以作巴士停泊之用。由於中巴將不少退役及有特別故事的巴士遷移至此,故此不少巴士迷在到訪柴灣區時亦會到此一遊。
下圖: 約1992年的某一天,當我乘車到小西灣總站拍攝相片時,發現在近海傍的填海區突然出現兩部紅蕃頭LX及一部工程車,非常不尋常。走近一看,原來是中巴員工正在空地上建立鐵絲網,又準備建立一個類似看更亭的小屋,便明白這裡將會是中巴的一個新車廠 – 這裡就是一個曾經停泊大批退役巴士及發生火災的小西灣廠。
下圖: 現在建滿了居屋和學校的小西灣近海一帶,於九十年代初還是空地一片,所以乘車經過便很容易發現這數部藍色的物體。 左邊是現時仍然存在的行人天橋,當時仍在建築中,也正好利用它來估計當時車廠的大概位置是行人天橋對開。(網主攝)
下圖: 由Ching攝於1993年8月,由小西灣村向海皮望過去,一次過將整個小西灣廠看清。
下圖: 數張由Leo Mak攝於1993年12月的相片,看到當時小西灣廠旁邊仍是大片空地,首先建成的是衛理中學,居屋還在建地基中。
下圖: 估計這條連接車廠至小西灣道的馬路屬政府所有,故中巴未有在小西灣道口設立任何閘門,就連旅遊車都借來停泊。攝於小西灣道與車廠連接道的交界,心水清的你應該估到我是站 在馬路中心拍攝。(網主攝)
下圖: 看更亭設於接近出口的位置,相片攝於一個陽光普照的正午,兩部巴士成九十度角般停泊在出口位置,並遮蓋了看更監察出入口的情況,純綷為阻隔陽光還是為了不讓人知道其躲懶的事實就不得而知了。(網主攝)
下圖: 估計是攝於啟用初期,場內沒有太多退役車在停泊,讓這數部訓練車得以停泊在一起。(DE360攝)
小西灣廠的建立,主要目的是協助中巴於晚間收車後沒有足夠地方停泊巴士的問題。這個小西灣廠雖然是臨時性質,但可能是新填海區,需要等待數年時間讓其完成沉降過程,故這次批出的面積也頗大,甚至可能是近二十年來最大的同類租借地。場內可停泊巴士量估計超過一百部,而且場地四邊工整,比珍寶廠能更有效率地運用。
場內靠邊的位置主要停泊退役車及意外車,而較中間的則用作停泊運作中的車,間中亦見剛完成年驗的巴士在等待再次投入服務。
下圖: 三部不同年代的後置引擎巴士,一起停泊在場內較中間的位置。留意地面上畫有停泊巴士的合適位置,在中巴來說可說是非常少有的工整。(網主攝)
下圖: 由於附近沒有高樓大廈,在長鏡頭的配合下能輕鬆地拍攝到正光的相片。圖中的MB20停泊在場內中間的位置,其扭較角度令人想起巴士大集會。(網主攝)
下圖: 三部不同車身或長度的珍寶停泊在一起,加上最右的一部紅蕃頭LS56,令整張相片看起非常有趣。(網主攝)
下圖: 剛完成年驗的LV133,正停泊在靠近海邊的一方,等待日後重新投入服務。(網主攝)
下圖: VA7遇上交通意外,車頭損毀,被待在小西灣廠內一段時間(好像有數個月)才被拖回柴廠維修(若你知道有關此意外的詳情,歡迎提供)。(Boris及網主攝)
下圖: 兩張攝於92及93年的相片,場地泊著拆卸中、已退役待處理、日修車等,種類繁多。(網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