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的黃廠位於香港仔內地段338號339號,分別於1969年10月13日及1970年5月25日向政府租借作車廠之用。與北角渣華廠類似,該廠只是一個簡單的維修場地,及只有地面一層,可用作進行簡單的日常維修。
下圖:從門口內望,規模不大,只能作簡單維修。(網主攝)
下圖:攝於1980年10月25日,黃竹坑廠大樓仍未建成,只有左邊的地面的第一代車廠。(Mike Rhodes攝)
下圖:題外話,在上圖右邊角落的舊車是已退役且仍然保留舊色的MW7。(Mike Rhodes攝)
八十年代,南區的巴士服務不斷發展,需要建設更大型的車廠以提供足夠支援,因此促成在舊廠旁,位於香港仔香葉道45號的地皮上建成另一樓高四層的新巴士廠。
下圖:其實黃廠頗為接近鴨脷洲大橋,站在橋上去看清楚黃廠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可以看到黃廠的建築風格較七十年代落成的柴廠新穎,但規模較細。 黃廠旁還有一塊空地給中巴於晚間停泊巴士,由於該空地與行人路非常接近,拍攝起來就更方便又不會被管理員驅趕。
下圖:地面的一層,設有車坑供檢查車底。
下圖:廠外的停車場同樣精彩,有紅蕃頭工程車之餘又有90/97字軌車DL1,那獨特的Dennis Condor 水牌仍清晰可見。
下圖:與柴灣的珍寶廠不同,停車場內泊的大 部份都仍能行走,部份屬維修中車輛,另一些則屬打仗及士啤車而已。
下圖:這個停車場與行人路非常接近,從圖中可見,甚至連鐵絲網也沒有,有膽的話可以走上車呢! 哈哈,我是屬於沒有膽那種,而且這些車在當時還未退役,實在沒有必要走上去呢。
下圖:攝於1996年的黃竹坑廠外,LX303於退役後被長期停放在空地,從下層車尾的「窗簾」,大概可以估計到該車被改裝為看更亭或休息室之類的用途。據聞該車一直擺放於該處,直至1998年中為止,大概與失去專營權,車廠於數月後轉交予新巴有關。(大暉攝)
後記: 新巴接手後
新巴接手專營權後,也一併接收了黃廠,但只是接收了多層式那邊,文章一開首提及的那邊並沒有接收,而是屬中巴所有,並欲將該地改建為酒店。
下圖:新巴曾研究建立巴士博物館的可能性,故特別將數部從中巴接手的舊巴士留下來,並停放在黃廠天台多年。後來新巴擱置了這個計劃,並將巴士轉讓給巴士迷私人收藏。由左起: MB5, ML83(運回英國), 紅蕃頭工程車,LV24(已拆卸),SF3。
下圖:謝謝TCM提供於2004年12月25日拍攝的相片,清楚看到這幾部停在頂樓的特別巴士。
下圖:另一張由Thomas Poch拍攝的相片,泊在LV30旁的LF26給移走了(或是倒過來,後來被拖至旁邊)。
下圖:攝於2001年10月,一部九巴竟然出現於新巴車廠內,究竟原因何在呢? 原來這部前九巴Daimler A (編號D11,車牌4212)原屬必達巴士的肥佬劉,他生意失敗及入獄後這部珍藏便輾轉落入新巴手中,新巴決定將之修復,並放置到計劃中的巴士博物館。計劃擱置後與其他退役巴士一同轉讓給巴士迷收藏。詳情按此。
下圖:已忘記了中巴時代是否已在地下設有洗車機,有沒有巴士迷知道呢?
黃廠大樓現時仍由新巴使用,但靠近黃竹坑道的一邊已由中巴於1994年拆卸及平整地皮,及後與太古地產合作,成立新公司持有該地皮並由雙方各佔50%權益,欲向政府將地皮改作酒店發展,但一直未能通過。
本頁建立日期: 2010年1月17日
最近更新日期: 2017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