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號碼牌是指「波板糖」下,箍在鐵柱上的路線號碼牌。在路線日益增多下,它們在數十年前己出現,幫助市民在正確的站位候車。
下面兩圖分別轉載自1980及1984年中巴年報,比較之下雖然大同小異,但已看到一些變化,例如字體較大,字型改變等,至於是否一併將紅色的過海隧道線改為放在最底,還是放在中間只是個錯體,就不得而知了。
大概是攝於八十年代的一張站牌相片,除了波板糖轉為藍色外,號碼牌採用的字體也有所不同,不太工整,尤其是那些「3」字,但為何比上圖七十年代那個還差呢?另外,使用的字體也較大,至於是否一併將紅色的過海隧道線改為放在最底,還是放在中間只是個錯體,就不得而知了。
為方便乘客分辨,中巴把不同路線以不同顏色配搭顯示(也適用於總站/大站站牌):
白底黑字 | 普通市區/郊區路線; |
黃底紅字 | 市區半直通路線(已日漸式微) |
紅底白字 | 過海隧道路線(紅隧,現時也包括東隧路線) |
綠底白字 | 東區走廊路線(現時只代表西隧路線) |
某些新線(如隧道線)的號碼牌上,還會噴上目的地及票價,方便乘客清楚路線走向及準備輔幣。
下圖攝於已拆卸的柴灣村十三座外的巴士站,當時整個巴士站分為兩部份,較前的位置是隧道巴士站,較後的站則為普通及東廊路線。圖中的號碼牌除了以紅色為底色以容易識別外,還在牌上列明該線為
「Tunnel Bus 過海隧道巴士」
較下的一個由於是經東隧過海的606線,更特別列明是
「Tunnel Bus Via E.T.H. 東區海底隧道巴士」
(英文字太模糊,看不清),收費則以白色筆手寫「$5.30」。
最右的一幅圖片攝於相同地點但較後期,由於柴灣道由雙線雙程改為四線單程,經翠灣及杏花村的巴士需停於較前位置,以免不足夠位置由慢線Cut至第三線,故此84、85及788的分站被獨立擺放於此。由於往84往筲箕灣及杏花村方向均途經此站,中巴特意在站牌註明此分站候車是往哪個總站。(網主攝)
下圖:曾設於筲箕灣道東行(恆生銀行/劍橋護老院)對開的路線號碼牌,有齊上述四種路線,色彩繽紛,造工精緻。 (Ching攝)
中及右圖: 另一些各區站牌的剪影。
下圖:當路線日益增多,一塊塊不同年份、不同顏色的小牌就會沒有規律地綁在站柱上,不是太美觀。(網主攝)
下圖:中巴會定期整合及翻噴這些小牌,令好些大站(例如有近二十條線巴士停靠)的號碼牌超過一米高! (Ching及Yonie攝)
插牌式路線號碼框
為取代不便改動的「一塊過」路線號碼牌,中巴於九十年代設計出全新「插牌」式號碼框路線牌。每次需要加路線時,工作人員不用再加裝獨立小牌在站柱上,只需把預製的標準鋁牌仔放入框中,再鎖上頂部開口便完成更新工作,既快捷又靈活。
不锈鋼的號碼框有兩種尺碼,小的可放六塊;大的可放十二塊鋁牌。如不敷應用,工作人員會在站柱繫上兩個框。鋁牌和不锈鋼框都很耐用,亦解決了「鐵箍」在柱上生锈及啡色水跡等不雅觀的問題。但是,如若有缺公德者用硬幣把鋁片弄花及令油漆脫落,乘客就不易看清路線號碼了。
左下圖:大與小的不锈鋼號碼框及鋁牌仔,和傳統一塊過的路線號碼牌比較。 (Ching攝)
右下圖: 上頁提及較後期以紅色銻邊的包圍著站牌的站牌, 配以鋁片造的活動路線號碼牌,成為九十年代中巴的新作品。(Lukin攝)
下圖: 中巴柴廠4樓寫字樓再上設有一臨時倉,擺放了大批已停用的廢棄路線號碼牌。 這批物品輾到達Ching兄手中,經過翻噴油漆的修復工作後,外表煥然一新。(Ching攝)
方格站牌
這款全新設計、以不锈鋼製成的新式站牌於1997年隨西隧路線開辦而面世,完全脫離「波板糖」的影子。整條站柱變粗了,「鐵箍」也改成亮麗且耐用的不锈鋼箍(跟現時新巴/城巴所用的一樣)。
標準的站牌上有中巴標誌及地點/街道名稱,下有12小方格,最多可貼上12條路線的預印貼紙(捨棄以手寫或噴油的製造法)。 如不敷應用,可以在下方加框,最多加多6條線。配合的纖維資料框也是改良型,可容納三張A4紙,給予乘客更多資訊。
可惜,這款新站牌面世不足一年後,政府就宣佈不再延續專營權給中巴,使全面更新的計劃無疾而終。
編按: 雖然我喜歡中巴,但也認為中巴這個設計跟城巴的實在很相似,說沒有參考過就騙人,當然中巴的設計比城巴原來的更好,例如在站牌上列明巴士站名稱,但當年的我只感到為甚麼所有巴士站的號碼牌也裝得那麼高?
下圖:一個色彩繽紛的站牌, 只是十條路線已包含五個不同種類,而且還按類別在不同行裡列出。(Yonie攝)
其他:臨時站牌
以往的巴士站鮮有「種」在地上不能移動的,多數以圓形的巴士車軨作為其底座。如若因路面工程而需更改車站位置,中巴有時會把整個站「轆」往通常在幾十米外的臨時巴士站位置,再在原有分站附近的燈柱上,綁上通知乘客的通告便算。 隨著時代進步,乘客要求日高,中巴也會造「臨時站」,通常是因應為期較長的工程而設。
下左圖:1997年,設於柴灣常安街中巴車廠外的臨時站,波板糖款式與普通的分站相同。(Ching攝)
下右圖: 臨時站的號碼牌較為簡化,就算是隧道線也沒有配以紅色底色,但通宵線則仍然 配以藍黑色底。 在606下方的「臨時站」三字完全表達出這個分站出現的原因。(Ching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