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Simon Lee於本網FB群組的貼文,謹此致謝。)

相片攝於1997年7月23日,當日我和家人在深圳灣渡假,其中一個個人節目,就是影車,包括城巴及223的前九巴圓頂寶及平頂寶。

500深圳市

當日城巴197搞著500深圳市牌停在深圳灣大酒店(即是現時深圳華僑城洲際酒店的位置),巴士在當日0700在中港城開車經沙頭角上深圳市香格里拉大酒店,呢班車基本上食蛋,吉車上深圳是常見的。

司機們通常過左第一城見無客後,就會改行文錦渡吉車過關(因為香港方面有Quota限制,城巴在文錦渡只有3個來回Quota,如果載客就要行沙頭角),並直接去皇崗口岸,接載508(早上0815中港城開往西麗湖)及518(早上0930中港城開往東莞)班次的深圳市香格里拉大酒店的乘客,不過通常也是無客居多,司機們通常會按時間吉車往深圳灣大酒店,等埋早上504班次(早上0745中港城開往深圳市),及早上522班次(早上1015中港城開往深圳灣),甚至508班次,如果無客去西麗湖。

深圳灣大酒店的豐富午餐

呢班車司機也會約埋一齊去深圳灣大酒店中菜館午餐。司機們在深圳灣大酒店中菜館是超級貴賓,每位$20,免茶錢,又可以任叫小菜,佢地一定會叫例湯、貴妃雞、五柳魚及芥菜鹹骨煲,冬天有時會叫羊腩煲,食完又有生果送,食飽就撻著架車開衡冷氣,拉埋窗簾訓番兩個鐘左右。

500果班就做519班次1515開車經沙頭角返港,504果班就預1730前吉車去香格里拉大酒店開501班次經文錦渡返港。522果班就1645開523班次經皇崗回港。

以前城巴過境線無論深圳、東莞及廣州都好好做,工數表面長,實際休息時間充足,只是一轉來回(深圳線則要做內運),站點一般飲食安排好。往事只能回味,如今透過相片來回味了。

相關討論

什麼是「內運」?

內運是指由皇崗至深圳市香格里拉大酒店這一段的巴士服務。

以前城巴深圳市香格里拉大酒店是有5班經皇崗往東莞/西麗湖的班次是會停香格里拉大酒店,乘客過皇崗口岸後,就會安排城巴內運車去深圳市。呢d內運安排是由500,504兩班車負責。500則是0700從中港城經沙頭角口岸往深圳市,504則是0745從中港城經文錦渡口岸往深圳市。兩班車到深圳市後,就會吉車往皇崗口岸做內運。

可以參閱以下呢張更紙,就知道當時的內運安排了,當日188做500,201做504,大家齊齊內運,然後各自做519,501回港。

轉個講法,即係有啲車朝早要先 order 村巴再私去金鐘做過境車。通常是0830開始從中港城開出的過境車就會做88R一個單,包括埋B12。下午才開出的班次朝早更要去嘉湖山莊做904R一個單。

為何城巴深圳過境線客量低?

  • 何解多數都無客?城記收好貴?咁佢Selling Point係咩呢?我自己第一次上深圳都係坐城巴,一家人好似上香蜜湖,不過只限呢次,之後坐開大
    • Simon:1997年,城巴深圳線收費如下:
      深圳市香格里拉大酒店:平日$65/假日$85
      香蜜湖、深圳灣大酒店及蛇口南海酒店:平日$75/假日$95
      西麗湖:$平日$90/假日$110

      首先是收費貴,深圳市香格里拉大酒店位於羅湖口岸前方,城巴收呢個價錢,在90年代後期已開始無咩人搭,好多乘客會選擇番火車,加上班次不多,唯一好處是大假期羅湖過關擠逼時,就會多點人坐城巴返香港。

      香格里拉站點直至98年左右取消,城巴搵到富苑酒店及陽光酒店幫佢包銷,叫做幫忙吊下鹽水,直到2000年12月26日後才結束路線。

      深圳灣大酒店在80-90年代中是港人渡假勝地,當時深圳灣線假期是好好客量的,但深圳灣的景點如民俗文化村及世界之窗等香港人也開始去厭左,加上97年尾亞洲金融風暴,香港經濟環境轉差,市民也減少消費,城巴過境線客量也開始銳減,唔止深圳市深圳灣,東莞及廣州也同樣受到影響。同時間一些國家如泰國及南韓貨幣貶值,吸引香港人外遊,從而令這些景點少左港客,城巴深圳灣線靠渡假客的,自然大受影響。
  • Simon兄的相片真是相當回味,當年我也是城巴深圳線常客,趁機在此分享些少回憶點滴。其實城巴深圳線開辦頭十年係非常好客,我認為除了經濟危機影響旅遊意欲外,90年代初起深圳甚至珠三角相繼落成新渡假區有關。
    另外是本身的景區不善經營,如石岩湖本身好多人去,但設施老化慢慢越黎越少人,記得93年聖誕前夕星期六坐城巴入石岩湖,星期日回程。記得去程過西麗湖後,一架102座的利蘭33x全車剩返我和女友,回程則去到西麗湖站也只上了一家四口客,之後去到深圳灣酒店先上近六十人,停完香蜜湖後全車近乎坐滿經皇崗過關回港。
    石岩湖西麗湖在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已經好少人坐城巴,同80年代末期前相比90年代已經叫冷清,依家和香蜜湖一樣已經不是渡假村了。
    • Simon:感謝描述城巴過境線夕陽的情況,與及深圳在這二十幾年的變化,種種地區性變化因素(包括旅遊點、經濟及生活方式)與及城巴在策略定位上方針,看到的不單止是城巴過境線變化,而且是地區環境的變化。

沙頭角過關客量問題

  • 城巴也在當時未有善用沙頭角過關quota,雖然在90-92年開辦過經沙頭角往小梅沙大酒店渡假路線,但最終該景點欠吸引力而取消,在94年開始因應大鵬灣墓園啟用而在春秋二祭才開辦經沙頭角往大鵬灣墓園線,3班車來回爆滿。
  • 可惜沙頭角quota一直未有太大作為,城巴在1995年3月才安排早上0700開出的500往深圳市班次改用沙頭角過關,同日下午就行駛519路線由深圳灣大酒店開車經沙頭角回港,不過呢個安排成效非常一般,甚至「堅離地」,邊有乘客朝早7點咁早搭上深圳市,仲要兜路行沙頭角過關,回程雖然有由深圳灣開車,偶然執到一些深圳灣渡假客,但乘客是識揀車搭的,佢地知道呢班車行沙頭角屬慢遊班次,寧可等多30分鐘坐下班505經文錦渡口岸返港,甚至玩多一陣坐1645開出的523經皇崗返港,仲有著數。
  • 講起城巴深圳線的慘淡經營,0700中港城經沙頭角去羅湖果班我都坐過唔少次,不過我通常係坐到去沙頭角過關就落車轉車去大鵬灣先坐,呢班車真係經典,最多人果次只有兩人,通常得我一個包車上。之後睇住深圳灣線越黎越少人坐,包車都試過好多次,特别係99年開始,除了下午北上深圳灣果班會多少少客外,上午北上班次多數小貓三四隻,做到司機都話無癮。
  • 有一次很深刻,坐0700班次去沙頭角,臨近開車前碰見相熟的司機剛到中港城準備做東莞線,就同打招呼,司機就細細聲話我坐的利蘭剛剛整返,正是在濱河路削頂有人傷亡那部,最後也是只有自己一個人包車到沙頭角口岸,心裡頓時有點沉重,仲以為死過人會換另一部車代替,點知又行返過境線。

當年如何由沙頭角到深圳?

  • 當年沙頭角出深圳,有隧道未?定係行山路?Simon:80年代初期是行盤山路去深圳羅湖區,大約80年代中左右(實際日期不清楚)梧桐山隧道落成,改行梧桐山隧道。
    1987年先有梧桐山隧道,初期坐城巴去深圳灣,週末會有班次改經沙頭角過關,但只會用丹拿熱狗巴士。當年坐雙層巴士行盤山路很刺激,巴士要慢慢谷上斜,特别是往深圳市方向,路斜彎又急,而這班車通常係其他經文錦渡的班次賣晒我先會坐,真係坐耐好多。

怪雞過境車

  • 小梅沙線當年次次坐到無咩客,通常十個內,司機就泊低部車係小梅沙大酒店近半日先開車返香港,仲記得坐過C101去小梅沙,架車好趣怪,牌箱的字細到睇唔到之餘,冷氣又唔得,夏天坐簡直受罪。坐過咁多部過境城巴,最怕見呢部車,本身部車已經唔多掂,記得部車上層有天窗,熱天兼太陽晒正車頂,另外部車無乜力,上獅隧像拉牛上樹。最記得有次去石岩湖又坐中呢部衰野,過左西麗湖不久副冷氣故障,慶幸是秋天,只是車廂比覺焗促。熱天坐去小梅沙則是貼錢買難受,記得呢部怪雞行咗好短時間就換新利蘭,記得車頭牌箱的數字是三格布牌,同埋有同101一樣無謂的通風天窗。 至於深圳灣經沙頭角過關果班,我有時都幾鐘意坐,特别是大時大節,其他班次可以坐滿,唯獨這班車會特别少人但過關較舒服,不過真是很浪費時間,因為後一班通常會一齊返到中港城。
    • Simon:值得一提,C101掛牌李師傅是城巴元老之一,84年入職,不久加入過境線,由渣倫敦寶開始,到上牌C101,90年上牌111,91年轉掛141,93年掛201直至2000年結束,李師傅也其後不久提早離開城巴。
    • 架101有師兄講過,除大陸牌後只係無車及夜晚先用
  •  

 

  • 另外醒起一樣野,記得城巴未有食鬼拉花的利蘭加入過境線前,是用一批牌箱三格數字牌也要手攪的同款空調利蘭,車頂更有天窗,記得只行了兩年深圳線唔夠就換晒食鬼,換車換得很頻密,但又係換返同款車型。記得108, 118這兩架經常坐到,108無記錯是由女司機駕駛,所以比較深刻。另一架118的利蘭,這車第一日行過境線我就坐到去深圳市,當時坐到全新冷氣車覺得很開心,因為舊有的空調巴士冷氣效能不理想,但118的冷氣則凍到打冷震,差天共地,不過118好像行了幾個月過境線就換了食鬼色利蘭,跟住好快其他利蘭也就變了食鬼利蘭,應該是91年年初的事,那時就覺得城巴真係得閒,將批新利蘭換黎換去。

(網主註:相信「三格數字牌也要手攪」的巴士應該是指城巴首批購入的量產型空週奧林比安巴士,車隊編號106-117,路線牌仍然維持使用牌布。Andrew攝)

全文完

相關文章:

不一樣命運的城巴C101

Previous article1997年參觀CLK Bus 赤鱲角巴士公司
Next article黑勢力盤踞中巴站頭 | 1992年壹週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