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偶然發現這一篇原於2010年低調地加進網站裡的文章,多年來都有不少人瀏覽,大概與徐先生於大中華區都很有名氣,故此於2023年重新整理及搜尋一些額外資訊加入。)

徐展堂於2010年4月2日病逝,城巴在他的注資後發展迅速,母公司北海集團在九十年代與香港一起大起大落,最後差點在98年金融風暴裡差點沒頂,城巴最後於1999年被出售予來自英國的Stagecoach集團。以下圖文除註明外全部轉載自蘋果日報,希望以這一頁紀念他對城巴以至香港巴士業的影響。

下圖: 亞洲電視截圖

徐展堂簡歷

出生日期: 1941年
祖籍:江蘇宜興
出生地點:江西吉安出生, 9歲移居香港
學歷: 13歲輟學工作
事業:北海集團名譽主席
家庭:妻子王愛梅(圖)/兒子徐浩銓
嗜好:收藏古董

公職/榮譽:
• 1991年東華三院主席
• 1992年港事顧問
• 1993年起出任全國政協常委
• 1995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法律榮譽博士
• 1996年香港特區籌委會成員
• 2001年獲頒金紫荊星章

新中港集團董事長徐展堂在中銀大廈辦公室接受採訪。 94 年 12 月 2 日

銀行信差 67暴動買樓致富

菊花牌乳膠漆、城巴、哈爾濱啤酒都是徐展堂一生事業的里程碑。徐展堂的發迹史有不少傳說,據他自述,他 1950年隨家人由內地來港,後因父親患肺病去世, 13歲便出外謀生,做過銀行信差和餐廳雜工,到 16歲則自行創業,經營油漆裝修、賣雲吞麪等生意。他的事業高峯要數在 92年,成功拉攏城中富豪入股,牽頭籌組了新中港集團。

67年暴動為他提供掘了第一桶金的機會,他大膽趁低價買入太子道多個住宅單位,暴動後樓價上升令他大賺, 30多歲時身家已暴漲至 3,000萬元。 70年代石油危機及 80年代初香港前途問題導致香港經濟波動,他看準機會全力投資地產,成為巨富。

1985年,徐展堂收購了當時已有50年歷史,生產菊花牌、長頸鹿牌漆油的香港老牌漆廠中華製漆,為其事業王國奠下基礎。 87年他進軍運輸業,收購城巴。在他經營下,城巴成功打破中巴在港島區近 60年的壟斷,專利巴士服務亦在競爭加劇下出現新局面。

下圖:南華早報圖片,攝於城巴購入富豪B10M的記者招待會

下圖:城巴於九十年代初購入大批雙層空調巴士,在車尾的城巴標誌下方還會印上「A member of CNT Group」,並於引擎蓋旁印上「北海集團」的標誌及公司名稱。

事業高峯 拉攏富豪組新中港

到了 90年代,北海集團已是一間旗下擁有油漆、巴士、酒店、餐廳及護衞公司的多元化企業。徐展堂很早便進軍內地,中華製漆由 91年起開始在深圳設廠,漆廠在內地不斷擴展,工廠遍佈內地 10多個地方,成為內地最大油漆工業之一。

徐展堂事業的高峯是在 92年,他憑着香港與內地的人脈,牽頭籌組新中港集團,成功拉攏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賭王何鴻燊、希慎利漢釗、信興電器蒙民偉及麗新發展林建岳等城中富豪 入股。中方股東則包括華潤及中銀,連國務院港澳辦也一度入股。集團投資內地基建、通訊、工業及金融等業務,其中一項便是收購了哈爾濱啤酒。他的事業如日中天,但也暗藏危機。

97年金融風暴突襲,新中港集團在風暴中沒頂,集團涉足高風險衍生工具投資,因股市大跌而引致巨額虧損,中方亦不願再注資。集團到 99年負債高達 16億元,因資不抵債而自動清盤。徐展堂因債務纏身陷入財困,要不斷出售非核心業務及貴重物業套現。他在商界也轉趨低調,03年退任北海集團主席,轉任名譽主席。近年北海集團經過重組,專注發展內地油漆市場,業務才稍為穩定。


廣結人緣 活躍政治舞台

徐展堂多年來一直在政治舞台的幕後,擔當紅頂商人長袖善舞的角色。有傳聞指他的家族與中方早結淵源,無論如何,他多年來透過做生意、捐贈古董及慈善捐款,在政商界廣結人緣,建立了深厚人脈關係。

促成馬卓安六四後訪華

與徐展堂合資在舊中銀頂樓創立私人會所中國會的鄧永鏘曾透露, 1991年 6月徐展堂與他曾到英國,秘密會見了當時的英國首相馬卓安。當時中英關係因六四事件而陷於低潮。徐展堂游說馬卓安與中國總理李鵬見面,化解困局。當年 9月馬卓安訪華,成為六四後首位與李鵬握手的西方領袖,中英雙方之後也簽訂了新機場諒解備忘錄,令新機場工程得以展開。

有報道指徐展堂早年向英國博物館捐贈了大批古董,廣結善緣。他與馬卓安的密會,便是由一位英國商人穿針引線,而徐展堂其後也向馬卓安所屬的保守黨作了 130萬英鎊(約 1,500萬港元)的政治捐獻。

徐展堂自此深受中方器重,成為親中紅人, 92年獲委任為港事顧問, 93年更獲委任為全國政協常委。

(網上圖片)

1996年掌管不少敏感資料的前人民入境事務處長梁銘彥突然被迫提早退休,引起極大政治風波,有傳聞指英方查出他與中方有不尋常接觸,其中與徐展堂更是關係密切。

回歸後為兩岸統一出力

回歸後,徐展堂在幕後仍然活躍,為兩岸統一出過力。他在台灣有很好的人脈,與藍、綠營政客都關係良好。 2001年當時仍是台北市長的馬英九訪問香港,亦特別抽空與徐展堂午膳,是馬訪港期間的唯一私人宴會。

2005年一批政經界人士成立親政府的智經研究中心,為政府政策製造有利輿論,有報道指徐展堂是智經背後的主要財政來源之一。


珍藏古董 估價最少10億

徐展堂向香港大學捐贈 30多件珍藏,包括清朝家具。港大提供圖片

徐展堂是世界知名的中國文物收藏家,一度擁有逾 5,000件價值高昂的古董,保守估計價值逾 10億元,曾被譽為「世界十大中國文物收藏家」之一,他不但自設私人博物館,更先後向港府、香港大學捐贈大批珍貴文物。

91年成立私人博物館

徐展堂曾向傳媒披露,其與古董結緣,是於 70年代,偶然在廣州購買了幾件「小瓷器」給生意上的朋友而誘發出來。他一有餘閒便會參觀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又閱覽大批文物藝術書籍,提高鑑別古董的能力和學識。

嗜愛古董的他不惜巨資從蘇富比、佳士得等拍賣會上購回許多珍貴中國文物,並委託資深專家在英、美、日等國廣泛搜求精品。經過 20年的積累,徐展堂擁有逾 5,000件珍貴藏品,保守估計總值逾 10億元,其中不乏珍貴孤品,曾被譽為「世界十大中國文物收藏家」之一。

徐展堂於 91年成立香港徐氏藝術館,是香港第一間私人博物館,收藏其 2,000多件珍品,被公認為全球五大私人博物館之一。

徐展堂又先後捐贈大批文物珍藏予政府及港大。香港文化博物館設有「徐展堂中國藝術館」,永久陳列這批珍藏。

港大表示,徐展堂合共捐出 30多件珍藏,包括唐、明年代的瓷器,以及清朝家具等,現時港大美術博物館會定期輪流展出這批珍藏。

此外,徐展堂先後向 7個國家和地區的博物館捐贈文物和巨資保護中國文物,包括 88年向英國維多利亞.艾伯特博物館捐資 125萬英鎊(約 1,457萬港元),設立中國藝術館,讓一批積存貨倉的中國文物得以「重出生天」展出。


曾與奇女子邱海寧譜戀曲

徐展堂曾與奇女子邱海寧相戀,兩人經常出席公開場合。

徐展堂的感情生活與其迅速冒起一樣,同樣引人入勝。已婚的徐展堂於 92年事業高峯時,邂逅來自北京的傳奇女子邱海寧,兩人瞬即打得火熱,邱一度自稱徐太,但隨着徐展堂回歸後投資失利欠下巨債,兩人的情緣 98年告一段落。

徐展堂妻子王愛梅,為人低調,極少出席社交場合。 92年時任北海集團主席的徐展堂結識邱海寧,兩人感情一日千里,經常結伴出席社交場合, 95年邱更出任徐展堂有股份的城巴中國董事總經理,並入住徐展堂名下物業大潭玫瑰園豪宅,當年邱更曾自稱為「徐太」。

下圖:轉載自2010 年 04 月 13 日東週刊的白韻琴專欄:「另一奇女子邱海寧,曾和我合股投資灣仔桂林花園酒樓,當時艷名遠播,大家叫她中國王祖賢。」

投資失利戀情告終

邱海寧出身於軍人世家,有指其姊邱沛寧是前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幼子劉卓明的妻子。邱海寧前夫何剛勇也是軍人,兩人育有一名女兒名邱美。 85年邱海寧來港, 89年與前夫分手,當時邱海寧已擁有不少物業。
但隨着徐展堂投資失利欠下巨債,徐邱戀情也於 98年畫上句號。徐返回元配王愛梅身邊, 2000年徐與妻子出席一公開場合時,被記者重提與邱海寧的舊戀聞,徐說:「冇嘢好講喇!呢啲係男人嘅事,我太太係世界上最大嘅好人,小白兔嚟 o架!」

邱海寧與徐展堂分手數月後,火速與台灣年輕才俊西華飯店前總經理蔡充閃電結婚,先後誕下一對子女,並定居上海。 05年邱與夫婿及上海前首富周正毅妻子毛玉萍、名人鄭明明等投資逾千萬元,在上海大搞飲食王國,成為一時佳話。


捲入中伊軍火交易

外界對徐展堂的財富來源一直甚感興趣。徐向外聲稱其第一桶金是 67年暴動後炒賣太子道樓宇得來,但 97年 4月有英國報章指,徐介入中國與伊朗的軍火交易。

持股權公司港府逼清盤

末代港督彭定康於 97年 6月香港回歸前夕,會同行政局拍板,將一家名為利達時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從公司註冊處除名,理由是該公司「危害公眾安全」,據了解,港府當時指稱利達時轉運違禁戰略物資,所以要強制將公司解散。

後來利達時入稟申請司法覆核,官司延至回歸後,利達時代表大律師霍兆剛在上庭時曾表示︰「即使有一間香港公司售賣原子彈予伊朗,這又有何錯?這並不會影響香 港的公眾安全……即使售賣常規性武器予外國又如何?很多外國國家,例如美國,都有這樣做。」最後特區政府與利達時庭外和解,容許利達時自動清盤。傳媒經追 查下,發現利達時是徐展堂與中國北方工業集團在 82年創立,徐開始時持股 28%,至 88年兩伊戰爭近尾聲時,則陸續售清股份。


腦幹死亡 昏迷一月徐展堂病逝 料獲中央高規格葬禮

徐展堂(後)昨日在北京病逝,圖為他上月初出席政協會議時,已顯出精神不佳。

有「紅色資本家」之稱的全國政協常委徐展堂,上月初在北京因為腦幹死亡一直昏迷,延至昨晨在北京協和醫院不治,享年 69歲。多名港區政協委員大讚連任四屆政協常委的徐展堂「疏財仗義」及「樂於助人」,在中央及特區內「德高望重」,預料會獲得中央高規格安排葬禮。

徐展堂的遺體現安放於北京協和醫院,港澳辦官員及徐展堂家人昨天已到醫院為他辦理身後事。由於徐展堂上月 4日出席北京兩會期間暈倒,昏迷入院後一直未蘇醒,據悉其家人對他離世早有心理準備。

譚耀宗大讚疏財仗義

終年 69歲的徐展堂 93年起連續四屆被委任為港區政協常委至今;當年是最年輕的政協常委,現時則是最資深的一位,也是港區政協召集人,本年 2月更在特首曾蔭權舉辦的政協座談會擔任主持。回歸前他曾獲委任為港事顧問,積極參與特區回歸過渡工作, 2001年獲頒金紫荊星章。被譽為「紅色資本家」的他非浪得虛名,六四事發後逆市擴充在港投資, 93年更牽頭成立由 40多間財團組成的新中港集團,拉攏內地資金在港投資,以行動穩定港人信心。他也被指與內地軍方關係密切,惟消息一直未獲他確認。

多位與徐展堂共 事多年的政協委員對他讚不絕口,對其離世感到惋惜。早在 80年代已認識徐展堂的民建聯主席兼政協委員譚耀宗,憶述本年 2月在禮賓府政協座談會與徐最後一次會面,向對方送上民建聯出版的書籍時,徐展堂還說笑要求簽名,指當時覺得徐展堂面色較蒼白,但未見任何不適,大讚徐為 人「疏財仗義」及「樂於助人」,「所以每次佢一叫到食飯,大家都會好尊敬佢畀面出席。」

曾蔭權讚徐貢獻良多

另一政協委員劉迺強也指,「佢(徐展堂)次次請食飯一次都請百幾人」,為人非常豪爽。黃守正則形容徐展堂極具正義感,「佢好肯幫人,唔係咁計較金錢,係一個最識做人嘅人。」

政協常委陳永棋昨稱,徐展堂對特區平穩回歸作出巨大貢獻,屬中央與特區內德高望重的人,預計獲內地高規格安排葬禮。

上月曾到醫院探望徐展堂的特首曾蔭權昨天發表聲明,對徐展堂離世深感難過和惋惜,讚揚徐展堂是商界翹楚及慈善家,多年來熱心捐助及支持香港文化事業,亦積極參與特區回歸籌備工作,對香港平穩過渡貢獻良多。


轉載自2010年4月3日東方日報的報導:

徐展堂生平列表

  • 1941 於江西吉安出生
  • 1950  隨家人走難來港
  • 1954  父親因肺病去世
  • 1957  開始創業,經營食肆、油漆、招牌、裝修
  • 1967  社會暴動,香港經濟蕭條,徐因冒險買入股票、房地產而致富
  • 1980  中英關於香港前途談判影響經濟前景,徐大量買入地產,再次成功,為其往後事業奠下基礎
  • 1985  收購香港老字號中華製漆廠
  • 1987  收購香港城巴集團
  • 1988  捐資一百二十五萬英鎊予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拔博物館,建立以其名字命名的中國藝術館,用作展覽中國文物
  • 1991  於本港成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徐氏藝術館
  • 1992  獲中央委任為港事顧問
  • 1993  獲委任為全國政協,後為政協常委至今。牽頭成立橫跨香港、中國及新加坡的新中港集團,與內地資金一起在港作多項投資
  • 1996  傳與內地軍方關係密切
  • 1996  捲入前入境處處長梁銘彥離職事件
  • 1997  金融風暴令他被多間銀行追討逾億元欠款,港基銀行更入稟要求法庭將新中港集團清盤
  • 1999  出售全數城巴股權套現約八億元
  • 2005  遭新中港財務入稟追討一億七千多萬元
  • 2010  在一月份與新中港財務達成和解。三月四日在北京出席全國政協會議期間,被發現在當地家中昏迷倒地,至昨早約十一時離世

太陽報提及徐展堂曾購入Capital Citybus的報導

另一篇刊於已停辦的太陽報,回顧徐展堂生平事跡的報導,有些部份更詳細,亦有提及曾購入英國倫敦Capital Citybus股份的事:

徐展堂是江蘇宜興人,一九四一年出生於江西吉安,九歲時跟隨家人走難來港。十三歲時父親因肺病溘然長逝,為環境所迫要打工養家,白天於銀行當信差,晚上在夜校繼續進修。他當時已有感銀行經理月薪不多,難以出人頭地,立志自行創業。

當了一年信差後,徐展堂便離開銀行,於尖沙咀及中環一帶為商店翻新招牌,又當過雲吞麵檔伙記。十六歲那年,他正式開始做生意,專做屋宇保養,累積商戰經驗,逐步向地產業進發。

67年暴動買樓賺第一桶金
六七年暴動後,香港房地產價格大跌,當時太子道東方花園開盤發售,每個單位只賣數萬元,並隨樓附送時值八千元一輛的福士汽車,但仍無人問津。徐展堂瞄準黃金機會,只付了極少訂金,就一口氣購入六個單位,並將贈送的六輛福士汽車出售,再購入另外兩個單位。其後樓價急速回升,令徐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利用這筆錢購買樓花,做物業代理及開辦大廈管理公司,短短五年間已坐擁千萬元身家。

八十年代初,中英就香港問題的談判令人對前景看不通,徐展堂再次看準時機,大手買入房地產,又有斬獲。此後,他陸續收購香港老字號中華製漆廠、香港城巴集團及英國倫敦城巴公司,同時擴充家族擁有的北海集團,又發起成立了逾四十間來自新加坡、中國及香港企業的新中港集團,投資本港及內地的能源基建。

事業如日中天的徐展堂於九二年獲中央委任為港事顧問,九三年任全國政協,其後更晉升常委,離世前為本港最資深的政協常委兼召集人,但他甚少直接參與本港政治,作風低調,少有發表公開言論。

世界十大中國文物收藏家
九六年港英政府把徐展堂有份的利達時公司從公司註冊處除名,指該公司危害公眾安全,當時有傳利達時涉及中國與伊朗的軍火交易。同年他又捲入前入境處長梁銘彥離職風波,有指梁銘彥因獲與中央關係密切的徐招攬而被迫提早退休。翌年的金融風暴亦令徐重創,多間銀行更向其名下企業追討逾億欠款,徐一度要變賣山頂大宅,改為租住淺水灣的住宅。

徐展堂不但是商人,更是世界十大中國文物收藏家之一。他嗜好收集古玩,逾四千件珍昂古玩保守估計價值逾十億元。他曾捐資一百二十五萬英鎊予美國,建立以其名字命名的中國藝術館,又於九一年自資於本港成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徐氏藝術館,多年來亦不斷捐助本港文化藝術的發展。

全文完

Previous article九巴利蘭勝利二型:令人迷上巴士的傳奇款式
Next article1998年中巴的最後一夜 | Simon Lee的巴士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