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自維基百科,長牛的歷史是這樣的:

為配合政府60年代末期在九龍東、荃灣及元朗區推行市鎮發展計劃,九巴亦深明需要購置更多高載客量的雙層巴士為市民提供服務。於1969至1991年服役、為數共240輛及載客量高達117人的Daimler E (CVG6LX-34)雙層巴士正是香港70與80年代經濟起飛最具代表性的載客車款,並曾行走超逾160條九巴路線,以及成為紅磡海底隧道於1972年通車初期的旗艦級車隊,擁有性能可靠和能有效疏導乘客的美譽。

為配合政府60年代末期在九龍東、荃灣及元朗區推行市鎮發展計劃,,九巴於1969年引入50部CVG6型巴士,當中30部是CVG6LX-34型,「34」代表這批車長34尺。從這批CVG6LX-34型巴士開始,九巴稱為「丹拿E」,車長都稱呼其為「長牛」。為應付七十年代興起的一人售票運作模式,長牛的樓梯被安排於車廂前方,車門亦改為前門及中門,這批巴士亦是九巴首批有此車身安排的新巴士。比較特別的,是從這批新巴士開始,前門的設計比較闊,但中門則比較窄,因此,所有乘客需於中門登車、前門下車。到了七十年代,又被改為一人控制,完全淘汰售票服務。

在香港,丹拿CVG6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曾是九巴的主力,初服役時期除了走遍市區,更是行走過海隧道線的主力。但由於巴士本身設計不適合作「一人控制」,當年推行一人控制模式後,駕駛CVG6型巴士令車長的工作量大增,因此後期只被派往客量少的路線,直至1988年退役,停放於觀塘車廠天臺上。但部份「長牛」又於1990年復出,一直服役至1991年才完全退役。部分九巴的丹拿CVG6在退役後售予中國大陸及馬拉維繼續行走,也有幾部被九巴保留作開頂巴士。

下圖:投入服務不久的長牛D543,停泊於某九巴車廠內。攝於巴士迷世界幻燈片活動。

下圖:網上流傳的一張舊明信片,長牛於海底隧道通車後為九巴擔當重要角色。

下圖:攝於某年的傑出車長選舉,四部古董巴士齊集一起,D409被九巴保留著。

下圖:初期的車長選舉,由於秩序仍屬良好,故遊人是可以走上每一架被保留的古董巴士上。可以見到長牛原裝的綠色座椅被保留著,那些被稱為「煙灰盅」的車廂燈罩亦完好無缺。

看過長牛的簡史後,我也想談談我對長牛的回憶。

九十年代初,九巴已開始大量購入冷氣巴士,但突然有一天,九巴將已退役及停放在九龍灣廠的長牛重新投入服務,行走來往觀塘碼頭至樂富的11D號線。九巴這個行動令人感到意外,當時在報章中的投訴版也會見到來自市民及區議員的投訴。聽聞九巴這個決定,是想向運輸處表逹出「九巴的車隊不敷應用」的意思,除了將長牛復出外,九巴也將在廠中剛完成年驗的巴士也派到街上,所以當時經常見到一些廣告巴士,車身上的銻線都被翻油,但車身還未翻油的不雅觀場面。我已忘記當時是否已有車隊數量配額這東西,也不能肯定這事是否屬實。

某個假期天的下午,我特地來到觀塘碼頭拜會這批長牛。拍了些照片後,當然少不了乘坐一程,可能因為使用Gardner 6LX 引擎及四前速半自動波箱,感覺有點像坐紅蕃頭。11D 線不是一條非常好客的路線,轉眼間便來到樂富,結束了這次短暫的旅程。

後來,不少巴士迷亦被長牛迷倒,每個假期總會來探望它們,亦認識了該線的車長,但他們不能於星期日到來,因為每個星期日所有長牛都會休息,11D則被全線換上珍寶,行走一天。

雖然當時車齡已接近二十年,但由於保養良好,故仍能正常地繼續行走。

下圖:長牛車尾帶著一種弧型的線條,令我又想起中巴的PD,那一個年代的巴士大概是這種設計,令人懷念。

下圖:攝於1989年的長牛D550,車身保持良好狀態,故成為後來復出的其中一份子。(外購相,由Victor提供)

下圖:92至93年間的某天,我收到一位巴士迷的通報,說觀塘B廠後巷泊了幾部長牛和珍寶,於是我便走去看看。由於B廠仍未被拆卸,故該後巷於今日仍然存在,但當然沒有巴士停泊。到了那條後巷,見到數部巴士排成一列地泊在一起,驚訝司機的技術真的高超。這三部長牛,正是復出行走11D的其中一部份。走到巴士上,見到基本上各方面都完好,拍了幾張照片便離開了。

(2008年4月18日更新) 下圖攝於九一至九二年間,某次巴士迷會活動後,大夥兒意猶未盡,有人說林村「當刀」車場有車由九巴駛至,並提議一起去等。林村那處有個路邊車場,並泊有一部Metsec 車身珍寶,Banner 位髹上「潘時五金」四個大字。到達後,只見到這部珍寶和下圖的長牛,當然沒有「新車」到埗,撲了個空。

這部長牛編號不詳, 後來我再次探訪並意外地見到一批正在拆卸的亞比安55,當時這部長牛仍在,但後來已不知所踪。

這數張圖片的來源有點特別。約89至90年間,在一機緣巧合下我認識了Clement Lau,有時都會到他位於火炭的辦公室聽他講巴士故事。有次他一邊談起內地的長牛,一邊將手上的相片撕掉,我請他將相片送給我 — 縱使已經被撕碎。認識他的巴士迷都知道他的性格,他不保留的東西也不會留給其他人,但那次他郤讓我保留了它們,成為我手上唯一的長牛於中國的照片。

這批相片是1988年必達與成都市公共交通公司的合作開展,必達送來一批九巴的退役長牛給巴士公司,車身廣告收入歸必達,車費收入則歸巴士公司,但若巴士需要零件維修,巴士公司則需要向必達購買。保養良好的長牛,披上色彩鮮艷的全車身廣告,看起來年輕了不少。

長牛的足跡,不但出現於成都,亦出現於比較靠近香港的廣州。記得當時香港巴士迷會也曾舉辦過廣州之行,探訪香港退役巴士於廣州的情況。感謝Ching 的相片,從相片中可以見到,長牛的車廂情況不太理想,不過在當時的內地,也沒有人會太計較這些,只要有車坐便是了,不能和現在滿街冷氣巴士的情況相提並論。

下圖:94年尾,必達突然由廣州運了兩台前九巴的巴士回來,一台是DMS,另一台就是上圖的丹拿E型,原因不明,不過對當日到坪輋一遊的巴士迷,簡直是一個驚喜吧! 可惜,最後此車落得肢解的下場。(Leslie 攝)

繼續談談那批復出行走11D的長牛。長牛退下火線後,被擱在車廠一段時間,後來九巴想到利用其中一部長牛配合「聰明巴士」的宣傳,並將其中一部長牛AD7336改裝,用來接載該兩部聰明巴士到各區宣傳和讓參加者駕駛,而這部長牛亦被稱為「巴士博士」。

長牛改裝陸續有來,九巴可能見到長牛改裝後宣傳效果良好,故將其餘的長牛作出大幅度改裝,例如將樓梯移至車尾,改為開蓬巴士,及於車身髹上不同的卡通公仔,例如Keropi,Betty Boop,嘉菲貓等,為長牛的生命寫下新的一頁。數年後,這批被改裝過的長牛,包括巴士博士,被九巴長期停留在廠,甚少使用作宣傳活動。

下圖:D409 (AD7315)初完成改裝後與AL38 (ET7856)一起披上加菲貓卡通廣告。

下圖:D409於2006年曾出現於將軍澳道,車身的卡通已於多年前換為九巴仔。(DM17攝)

下圖:除D409外還同時見到D536及D546,狀態良好 。(DM17攝)

復出長牛現況
D409 AD7315 已開頂,樓梯已改設設於車尾
現披上粉紅色「彌敦道熱點任穿梭」廣告,以往曾披上黃色「櫻桃小丸子」及淺藍色「茄菲貓」廣告。
D417 AD7323 已開頂,與D409的改裝方法相同
現披上白色「彌敦道熱點任穿梭」廣告。
(曾在這裡列出錯誤資料,謂此車不被保留,謹此致歉)
D418 AD7324 曾被保留數年,但現已被湯,成為零件車
D430 AD7336 「巴士博士」
D536 AD7442 改裝為斜上層車頭
現披上聖誕快樂廣告,曾披上紫色Betty Boop廣告
D546 AD7452 純粹移去車頂
現披上紅色「邊度拜年都咁順」廣告
D549 AD7455 純粹移去車頂
D550 AD7456 保留上層擋風玻璃及部份車頂

2021年3月後記:

本文屬網站的早期文章,現在先從舊版網站轉至新版網站,稍後再更新內容。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HKiTalk – (當年”晴”)由廣州回到香港的長牛
HKiTalk – 長牛闖寶琳 拜見將軍
HKiTalk – [舊相] 九巴丹拿長牛 11D

全文完

Previous articleDennis Condor 11米非空調簡介:DM1-28
Next article1982年2月:城巴指運輸署內有商業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