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於九巴的4961,不少巴士迷由初次見面時的興奮,以至後來的「見怪不怪」,都多少反映著對它的故事已有一定認識,而且失去了新鮮感,這也是我遲遲未有開展 「尋找退役巴」 – 4961分頁的原因之一,這晚在一個偶然下看到一些兩年前報章的副刊報導,決定轉載至此,嘗試以另一角度介紹它。整篇文章由來自九巴網頁、成報、文匯報及星島日報的報導綜合而成,謹此致謝。

九巴決定重修4961,據聞是源自當年九巴公關組經理兼立法局議員王霖先生的建議,並找到一班退休車身師傅幫手翻新,然後再捐給香港博物館,但由於博物館沒有地方放置,最後九巴決定自行保留。

下圖:1983年時代汽車40期,4961捐贈予香港博物館新聞稿。(Christopher Ming Pok Ng提供)

下圖:1984年港台香江歲月裡出現剛復修好的丹拿A 4961。(Brian Wong提供)

下圖:4961可以說是九巴古董巴士的首席代表,大部份公關活動中若九巴派出巴士展覽的話,4961都榜上有名。攝於1992年5月的巴士迷世界就職典禮。(網主攝)

4961

夏天坐巴士如「焗桑拿」,為爭坐巴士上層窗口位特意到總站排隊,相信是不少港人的「集體記憶」。九巴於1949年引入全港首輛雙層巴士「丹拿A型」,因為車頭的水箱凸出似「烏嘴狗」,木製座椅、沒空調及「鐵管拉閘車門」成為它的特色。事隔數十年,五位將踏入六十歲、入行數十年的巴士車長陳才如、梁棋佳、張惠平、鍾耀和劉德泉,日前與這部元祖級雙層巴士重聚,不禁回想乘客上購票的時代,當年的售票員仍難忘留起「靚冧巴」車票予心儀女乘客的「追女」軼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人口激增,乘坐巴士的人數亦與日俱增。為了應付不斷上升的乘客量,九巴於1949年從英國引入首輛雙層巴士,這輛丹拿A型巴士與今天的巴士大大不同,前置引擎、配備木製座椅,登車地台和樓梯都設在車尾。由於車輛前端漆上獨特的黑色油漆,因此行內又有「烏嘴狗」的稱號,九巴車隊曾擁有215部「烏嘴狗」,主當年主要行走途經彌敦道、荔枝角道、窩打老道等路線如2、2A、4、6、7等。這些古舊巴士早於1983年全部退役,完成其歷史任務。

5_old

下圖: 首部雙層巴士正式行駛的新聞,距今已超過六十年。。1949年4月17日,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開出了首班以雙層巴士負責的1號巴士,由尖沙咀碼頭前往九龍城,當天共有4台丹拿A(車牌: 4958-4961)投入服務。其實在正式投入服務之前,九巴連續派出丹拿A試行了數個月,還要將彌敦道沿線既招牌升高至可以行車的高度。(來源: 香港公共圖書館,大公報)

19490417Tai Kung800

下圖:丹拿A的車尾牌布包含路線號碼及起訖點,是一整塊的款式,與車頭的牌布一樣。(牛奶仔攝)

D26_4961R_milk

下圖: 圖片由網主攝於第一屆巴士大集會。與「烏嘴狗」巴士同年出生、當年曾駕駛過這部4961的「才叔」陳如才接受訪問時指,「唔似依家啲風油軚,細路女都夠力揸,呢部車個軚好重,司機成日驚唔夠力,要企起身揸,有啲熱心乘客見我揸得辛苦,甚至揸側邊幫手扭軚。」

丹拿A配備先選式波箱,波掍有點像軑波,排法是由上而下: 1-2-3-4-R,先選好波段然後才踏極力子(司機稱為腳掌),與一般貨車、私家車的掍波操作不同。不少司機都稱丹拿A的油門重、迫力重、極力子(腳掌)重,非常難揸。

根據一位經驗豐富的巴士教車師傅陳先生於其網誌中提及:「這類古董巴士,今時今日確實喚起不少親切回憶,它不但樣子趣緻純樸古雅,像一隻活潑鬆獅狗,恨不得一擁入懷,可愛到極。筆者揸烏咀狗有三年多,這段日子是巴士生涯中最艱辛、最困擾、最惡劣的歲月,這部人間極品,堂軚大到成個面盆咁,大部份漆皮瞉脫落,揸到成手係鐵鏽,油門迫力表面 是光脫脫的,連一小片防滑裝置膠皮都欠奉,踩起迫力時煽到仆街,撞你唔死實屬萬幸,講起轉波則一肚火,波位唔清唔楚,一波又似,柯呼波又似,偶一不慎,波 掌未踏至底位,被波掌反彈夾個正著,嗰種痛法簡直入心入肉,跛吓跛吓痛足成個星期都未復原。司機位左腳連大脾貼住左面副偈,那塊名為隔熱鐵皮的溫度足可煎熟荷包蛋,燙到腳毛都甩清光,車頭位氣溫往往高達四十三度以上。

這隻怪物,想佢行唔行,想停亦唔容易,行緊四波就要轉定個二波,萬一迫力唔掂就踩落去,拖二波幫助刹停。這架老爺車龍鍾老態,行起車嚟整個駕駛室每一個位置都會 發出不同的聲響,極像百多人的管弦樂團,地動天搖,山崩地裂似的。至於客椅,有木條做的有用膠條織的,但一律為乘車者奉送大量木蚤,咬死你班鹹魚死直為 止,哈哈哈——極力子冚在駕駛室背脊後的車廂內,由於極力子長期漏油,攪到車內發出陣陣酸宿嗅味,中人欲嘔。遇天雨時,車中每一處,每一個部份都在滴水.漏水,乘客要穿雨褸,擔遮才免全身濕透。大量廢氣、酸氣倒流入車廂內,簡直係極品人間地獄,唉!」

4961_cab

由於「烏嘴狗」是前置式引擎,巴士又沒有空調裝置,夏天的時候非常炎熱,是正宗「夏天焗桑拿」,車長開工都帶備「私家風扇」; 下雨天時就更難受,試過全身濕透。

他又指,當年當車長的待遇不錯,七十年代一期薪金(半個月)已有近二百元,相等於工廠工人一個月的薪金。「那時駕駛雙層好威水,不是人人可以駕駛,要夠勤力同服務好先可以!」回憶起那些青春的歲月,這位已60歲、下月退休的老車長,亦不禁展露得意的神色。

右圖: 那個時代的雙層巴士,登車地台和樓梯均設在車尾,樓梯底還可放置行李,乘客多時相信也可放得下兩個人呢。(DK704_3N133及網主攝)

Rear_DK7044961_understair_420

下圖:根據九巴網頁資料,首輛引進的「丹拿A型」雙層巴士由英國製造,本地裝嶔,設56個座位(上32下14)及17個企位。它長7.9米、闊2.3米、高4.4米,座位全為木製,採用Metal Sections車身及吉拿5LW引擎。(牛奶仔攝)

4961_upperdeckrear4961_upperdeckfront   4961_lowerdeckrear4961_lowerdeckfront

前售票員難忘追女韻事

有謂「風流賣飛、戇居司機、木頭站長」,梁棋佳在當年負責在車廂內售票,但自巴士收費模式由人手售票演變為乘客投幣後,已轉職為車長。他憶述說,每個車廂設有兩名售票員,除負責售票外,還要查票,以及利用票剪敲打車頂提示車長開車。他說:「1967年每程巴士車費只需1至2毫子,但當年卻很多人搭『霸王車』,我的職責就是叫他們補『飛』。」

佳叔又笑說,當年為了識女仔,售票員 會特意保存一些如8888、1111等「靚冧巴」的車票給心儀的女乘客,「但多少人追到手就不知道了」。然而,「風流」賣票員,憶起暴動時的「土製菠蘿」,心中仍然心有餘悸,梁棋佳說,「返工第一日,就有人話畀我聽,唔好掛住賣飛,要留意寫住同胞勿近嘅炸彈,一發現,就要停車,兼協助疏散乘客。」

ticket

下圖: 當年乘車,全由賣票員代勞,每當賣票員拉一拉登車處上的膠管,「叮叮」兩聲示意車長開車,「叮」一聲就代表停車。(DK704_3N133攝)

DingDing_DK704

當日訪問原來還請來電視台拍攝,介紹也頗詳盡。(原上載者為tpbtransvideo)

下圖:睽違數十年的「烏嘴狗」復古巴士,已落戶香江逾60周年。但九巴指碩果僅存、停泊在車廠的一輛「烏嘴狗」,因機件老化及煞車掣失靈,已不能在街上行駛,市民只有在車廠開放時才能與它見面。 上圖攝於多年前4961參與香港巴士迷會舉辦的「巴士大集會」,它離開集合地點大學火車站時的情況。(LUN攝)

4961_LUN

下圖:2000年某日,4961與一部Neoplan Centroliner一起參與一個活動,特別的是九巴讓市民登上4961隨意參觀,又有一張像真度甚高的復刻版車票送,當時4961仍能行駛自如,不需要出動拖車。(Ka Ho Ng攝)

4961-centroliner

下圖: 最近一次4961露面是於2013年4月舉行的傑出車長選舉,雖然九巴曾提及此車已不能行走,但據當日的工作人員所見,此車能開動及行走。(網主攝)

4961_2013BusCaptain

九巴在不少電視台訪問中都會介紹此車,以下是其中一些:

穿越今昔 新舊巴士相聚(ontv東網電視上載)

退休九巴車長難忘這款車轉波的困難處:「它會打腳,有些前輩打到腳要入醫院….打腳就是波掌(即離合器)踏下去轉檔的時候,踏下到盡時的時候會有個勾勾住,這樣才入到波,但在每日使用下不斷磨損,若勾不住的話,波掌便會彈上來,師傅教他要縮起腳,一踏下去便要踏到盡,之後立即棟起腳,避免被波掌打到。」

[新聞](2013-07-14)九巴慶80周年懷舊色彩巴士載乘客 (「TPB TransVideo 交通運輸新聞片分享站」上載)

展城館展現巴士服務演變 (15.4.2014) (政府新聞處上載)

成長話香江 – 行快o的 (節錄) (14/5/1997) (rcbus上載)

下圖:2013 及 2016 的 EK311與4961。(Shing Yiu攝)

建立日期: 2011年12月1日
最近更新:2016年8月20日

參考資料: 2009年4月11日 成報、文匯報、星島日報,九巴網頁

延伸閱讀:

尋找退役巴 – 多次易手的九巴丹拿A-D11(4212)

尋找退役巴 – 四顧紅蕃頭:2002年9月首顧

 

 

全文完

Previous article於愉景灣隧道用作翻車訓練的中巴勝利二型LV140 | 尋找退役巴
Next article尋找退役巴 – 命運坎坷的SF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