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必達巴士發展史 – 1. 公司成立篇
必達巴士發展史 – 2. 業務發展及競爭篇
必達巴士發展史 – 3. 另類業務篇
必達巴士發展史 – 4. 競投中巴路線及沒落篇

自八八年起,必達開始免費供應中國雙層巴士給內地公交公司,而這等被送往內地的巴士,原來是九巴已在香港行駛超過十四年的退役雙層巴士,主要是Metsec 和Baco 車身的珍寶(D)及倫敦寶DMS(2D),其次是Daimler E (長牛)、一至兩部短牛、一部Daimler D及少量Daimler C。九巴每隔一段時間便會以招標形式出售退役巴士,而劉先生就會以每部巴士約十三萬的價錢競投。買入後,舊巴士會運到粉嶺的車場進行翻新工程,包括更換太舊的零件、將下車門改至車身右邊以適合內地左軚行駛的道路及車身重新噴油等,翻新費約需五萬。

(註: 留意上述提及的巴士車價及翻新費數目,因與往後發展有重大關係。)

下圖: 必達於購入巴士後,會將之駛到位於粉嶺坪輋的必達車場停泊及進行維修工程。 本圖攝於約九一至九二間。

下圖攝於九巴退役DMS,留意兩車均已完成改裝,將原車門封閉,但改裝方式則各有不同。

經過翻新的巴士在運到大陸後,一般可再用四至五年,其後就歸大陸擁有。必達又需負責該等巴士第一年之零件更換,並提供技術指導和駕駛訓練予當地的巴士經營者。

必達則以透過香港的廣告商,在此等巴士車身上賣廣告所得的廣告費,作為收入的來源。不過,當初他向廣告公司推銷車身廣告時,卻有不少人以為他「吹牛」,劉先生認為他們想像不到在大陸會有雙層巴士行走,於是要求劉先生先拍攝一些相片作為證據,然後才答應訂廣告位置。因此,劉先生在展開業務初期收入不多,既要免費送巴士給大陸,又沒有廣告收入。後來當廣告商看過相片後,才開始有信心向必達訂廣告位置。

必達初期的主要廣告是萬事發香煙,差不多全部旗下的巴士都是披上萬事發廣告。劉先生認為這是因為日本人喜歡做第一個。初時大陸對香煙廣告有很多限制,不可以標明是香煙,亦不可以見到煙包,所以當時內地人會叫這些巴士為「萬事發巴士」。 當時萬事發方面也有向劉先生提及香港方面的巴士廣告,並提及當時同樣披上萬事發廣告的中巴MC12,由行走南區的262突然調到13號,萬事發方面立即向中巴方面「咋形」,結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下圖:披上萬事發廣告的前九巴DMS,於退役後由必達購入並進行改裝,乘客可於車身右邊新建成的車門上下車。(經濟日報圖片)

下圖: 必達在Stagecoach 收購後,車身預設的顏色也要與集團的規格一致。圖中是一部剛完成更改車門工程的前九巴圓頂寶,髹上標準Stagecoach車隊色彩,看起來非常簇新。由於必達的收入來自車身廣告,故以這個樣子示人的時間應該不多。(Stagecoach1993年年曆圖片)

除廣告收入外,必達更可可從內地的巴士公司訂購零件之柯打,從中賺取差價。 整體來說,必達免費贈送每輛價值十八萬的舊巴士給大陸,當中以廣州的巴士回報最好,因廣告費為各省中最高,達每月五千元。就算以每月四千元計算,兩年內可回本,往後就是淨賺了。

(註: 上述計算乃報章原文照錄,但我不懂得如何計得到兩年內回本,$4,000 X 24 = $96,000 ,其實只及十八萬投資額的一半。另外,我亦曾聽過劉先生提及九二年廣州的巴士廣告收費約為$8000 三個月,生意亦十分好。)

於九三年,必達在佛山、南寧、梧州、成都、重慶、杭州、福州、天津、瀋陽、大連及長春等大城市亦有供應雙層巴士,總數達九十三部。劉先生相信未來在這方面的發展前景頗不錯,所以他預期於九三年內,巴士數目可增至一百五十至二百架。於該年首季,必達於內地的車輛數量達一百零二部,以此計算,每年營業額達五百萬元。

下圖:雙層巴士投入服務,對內地公交公司來說是一件大事,所以每次必達或其他公司在巴士投入服務的一天,內地方面都會舉行交接儀式,下圖正是攝於必達巴士在成都市開始業務的儀式。無獨有偶地,四部長牛都披上萬事發廣告。(劉先生攝)

本來北京及上海這兩個大城市,在巴士車身廣告方面的收人應該會很理想,劉先生與有關部門及公司聯絡後,發現原來北京的巴士有不容許售賣廣告的規定,而上海當局又要求供應商,負起巴士行駛期間所有維修項目,在條件較苛刻的情況下,必達才沒有往該兩個城市供應巴士。

除廣州外,大連及煙台市亦是必達於內地的重要合作城市。另外,根據內地巴士討論區的文章,杭州市於八八年與必達巴士達成合作協議,由必達向當地提供雙層巴士行走,合作模式與其他城市相類似。而內地方面藉著這批巴士的出現,於同年十二月開辦湖濱至九溪的雙層巴士服務,並在武林廣場舉行通車儀式。

下圖: 經過改裝後的長牛,兩個上下車門都被改裝至車身右邊,方便乘客上落,後來巴士公司在這類車上實行一人駕駛,不設售票員,減省成本。留意引擎倉後的兩個小標誌,第一個是Stagecoach 公司標誌,第二個是必達巴士公司標誌。(Stagecoach 1993年年曆)

下圖:在香港出發前的留影,在未收到廣告預訂前以鮮明的色彩示人,看起來像是新車一樣。公司名字則改為「通達巴士」,估計是後期合作的模式有變,由必達自家業務變成與廣告代理(估計是通成廣告)合作。

客觀來說,這種將香港退役巴士運到內地行走及收取廣告費的商業模式,技術上沒有太大的門檻,只要與內地公交公司及地方政府建立關係,談妥合作方式便可,所以在九十年代初開始,必達面對激烈的競爭,其中一個重要的對手便是新美景。

新美景是一間工程公司,母公司為現稱為「北京港龍雙層客車公司」的中誠公司」。中誠公司成立於一九七九年,除新美景外,屬下企業還有「合眾公司」 。截至二零零四年,該公司共製造了八千多部大客車,其中七千多部為雙層客車,另外修重建大客車萬多台次,使用時間最長的車輛已經超過了17年,是全香港最大的客車生產裝配企業。主要供應的香港客戶包括九龍巴士、新世界巴士、城巴、香港電車、雅高巴士、冠忠巴士、龍運巴士、等,國外客戶包括英國亞力山大車廠、瑞典富豪車廠、英國丹利士車廠等。

新美景較為人熟悉的業務包括承包九巴於屯門80廠的車身裝嵌工作及總修中心的COF工作。當時新美景亦開拓與必達相同的業務 – 將退役巴士運到內地,只收取車身廣告費,而流浮山的車場就是該公司進行車身改建的地方。九十年代初,廣州有不少披上萬寶路廣告的左軚珍寶在行走,不少是由新美景以相同的合作模式而送給廣州的。

該公司並於九三年,聯同香港海派公司(註: 當時香港城巴車身廣告之獨家代理)及城市亞洲公司(註: 業務不詳,估計是城巴的附屬公司) 運來50輛前德國柏林交通運輸公司的MAN SD200、新加坡SBS的利蘭亞特蘭大雙層巴士給廣州市第二汽車公司(簡稱二汽)。

下圖攝於我於九二年初次到訪流浮山的新美景車場,當時場中仍有不少前九巴DMS及珍寶在進行車門改裝工程中,左面的下車門被封閉,並將有關部件搬到車身右邊,讓乘客可於此門上落,並向售票員購票。

下圖:新美景聯同海派及城市亞洲從德國及新加坡引入五十部雙層巴士,有關公司並舉行交接儀式,由於巴士數量不少,故場面十分盛大。(轉載自GZLive)

下圖: 五十部巴士之中,以MAN SD200 最為特別,外形有時代感之餘,其原裝左軚的設計令司機駕駛及乘客上落更感方便。(DE_360攝)

下圖:在新美景及必達開展內地業務初期,都會特別投放資源,為巴士進行徹底的改裝工程,其中最重大且成本最高的就是由右軚改為左軚,以適合當地左軚行駛的要求。由於成本過高,加上涉及的巴士數量越來越多,左軚改裝的安排不久便不再出現,香港方面只會更改落車門至右邊,駕駛位置不變。(DE_360攝)

下圖: 圖為海派集團於九五年九月一日城巴從中巴再次接收十四條路線時的報章祝賀廣告,並提及該公司為城巴車身廣告的獨家代理,從廣告中的圖片數量可以估計到內地巴士廣告業務是它們的重要發展方向及收入來源。(2A_DL13提供)

順帶一提,在九二年的時候,我經常到新界各地尋找退役巴士,其中在流浮山的車場較多人認識,而我亦曾多次到過該處及有幸認識了負責的判頭。傾談之間,知道這個車場其實是屬於新美景,由於這位判頭亦有參與車身裝嵌工作,所以見聞也頗多,例如他提及台灣的兩部用作試驗的左軚Leyland Olympian,裝嵌工程於九巴80廠進行,故他也有份參與裝嵌,但過程非常困難,因為英國方面只提供一份以右軚車更改成的的錯誤設計圖給他們,裝嵌了一半便發覺不能繼續,最後要靠他們的經驗及重新理解該份設計圖才能完成整個裝嵌過程。

說回主題,除了來自新美景等對手的競爭外,內地公交機構對這些香港舊巴士的認識逐漸增加了,開始懂得選擇,而且要求越來越高,例如要求必達為巴士進行更徹底的改裝及翻新工程。記得劉先生曾經提及過,他告訴內地公司那些運來的巴士是全新的巴士,只是經香港轉運到內地而已,後來內地公交公司發現這些巴士原來是香港的退役車,甚為不滿。必達的生意難以再如開業初期般高速增長,只能靠以前的生意支持。於九六年,必達於內地的車輛數量仍然維持著一百部,於九三年的數字相同,可見業務沒有隨時間繼續發展。

目錄
必達巴士發展史 – 1. 公司成立篇
必達巴士發展史 – 2. 業務發展及競爭篇
必達巴士發展史 – 3. 另類業務篇
必達巴士發展史 – 4. 競投中巴路線及沒落篇

Previous article必達巴士發展史 – 1. 公司成立篇
Next article必達巴士發展史 – 3. 另類業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