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必達巴士發展史 – 1. 公司成立篇
必達巴士發展史 – 2. 業務發展及競爭篇
必達巴士發展史 – 3. 另類業務篇
必達巴士發展史 – 4. 競投中巴路線及沒落篇
前言: 劉先生是必達巴士的創辦人之一,巴士迷喜歡以「必達劉」或「肥佬劉」來稱呼他。以下有關必達的歷史及劉先生的故事,主要是參考傳媒於九二年必達入標廿六條線期間及九三年壹周刊的訪問內容,及我從劉先生口中聽到的必達歷史。由於傳媒報導及我聽到的的內容完全源自劉先生口述,加上報導涉及不同的來源,部份不同甚至相反的內容會以註譯附於本文中,而我亦不確保所有內容均與事實相符。
下圖:必達巴士最重要的業務 – 將香港退役巴士運往內地繼續行走,並賺取車身廣告費。(轉載自Stagecoach月曆)
劉先生自小喜歡巴士,童年時經常要工人帶他遊巴士河,長大後曾到英國進修機械工程,並於一九七九年畢業,自畢業後便一直從事與巴士有關的工作。他曾於中巴工作,是當時中巴交通經理李日新先生的部下,及後隨李日新創辦城巴而轉往新公司工作,工資只得三、四千蚊,但「乜都要落手落腳做」,有時他自己都要做司機。不過,正因為做事要親力親為,劉先生很快就學懂巴士的各種性能,就算巴士壞了,也懂得門路去找零件。基於這些知識,於一九八三年便被中華造船廠(簡稱中船)經營的雅高旅遊巴士挖角。
當時中船進行中華電力的屯門踏石角發電廠工程,為了方便接送員工,故租用多部旅遊巴士,每架日租三百元。其後,中船經過計算,認為自己出資買巴士會較為化算,於是便向政府申請巴士牌照,分兩批購入共二十部舊巴士,其中十五部用來接載員工,空出五部用來出租賺錢。
下圖:向劉先生購入的一張舊相,雅高首批購入的二十部巴士均屬來自London Transport的二手DMS。 雅高為車身髹上兩種不同色彩: 紅白色配搭(左後)為中華造造船廠專車,而黃色則為出租之用。 相片攝於八十年代一次香港巴士司機安全駕駛比賽,各巴士公司均派出其車隊內的DMS作為比賽車輛。(Ching提供)
不過,由於中船一向只有造船和重工業,租車並非其本行,因此很難找門路出租這五部空出的巴士,於是中船便主動接觸仍在城巴工作的劉先生。劉先生向中船提議將這批車租給城巴,結果與雅高達成協議,城巴將該五部巴士用作接駁海洋公園的城巴路線。後來當中船的高層知道這五部巴士要靠城巴才能租出後,十分不滿,認為只靠雅高自己的能力都能將之租出,故決定向城巴挖角,聘請劉先生過檔。
劉先生在一九八三年加入雅高,擔任交通顧問工作,主要負責巴士租貸,工資以底薪加佣金形式計算,巴士租出率越高,薪金便越多。他在這時每月的人工連佣金都有二至三萬,較原本在城巴的工作高出五至六倍。租貸雅高巴士的客人,主要是屋村的街坊旅行團,因為每次行走的路線都不同,所以他對各區路面都會熟悉,例如知道哪條路較斜,哪條路招牌很多,哪條路有高度限制,雙層巴士不能夠駛進等。他舉了一個例子,中大崇基拱門的入口其實只夠巴士僅僅駛過,並且始終會擦到一點,但初時劉先生不知道,便撞崩了拱門邊,凹痕後來仍然可以見到。
八七年,雅高有意發展內地市場,派了數名員工與廣州國營巴士公司洽談,劉先生是雅高的代表之一。廣州方面有意合作,但礙於國家政策是不會將公共交通開放給外商投資,沒有辦法。不過最後廣州方面提出折衷方案,由雅高免費提供巴士,並可在提供之巴士車身上售賣廣告,而廣告收入亦歸雅高所有,但車資收入及巴士之經營權則歸當地巴士公司擁有。這樣便既不違例,又可互利。可惜,雅高的老闆認為這樣會令整盤生意完全操縱於廣告商手上,若果沒有廣告就等於白做。於是,雅高以計劃不合化算為理由,拒絕合作。
(註: 根據另一報章的專訪,當時是劉先生代表雅高接待來自廣州巴士公司的代表團,並得知他們有意向香港徵求退役巴士及提出上述的計劃,及邀請雅高合作,而並非雅高主動聯絡廣州方面,但結果是相同,都是雅高方面拒絕合作。)
劉先生認為大有可為,所以他決定獨力與廣州方面合作。他私下再到廣州與當時的廣州市市長朱森林見面,表示他私人有興趣合作發展這個計劃。朱市長同意合作,並用回之前廣州方面準備給雅高的建議書,內容不需作大幅度修改。於是,劉先生便向雅高辭職,開展他的創業路,並於同年獨資創辦必達巴士有限公司。
八八年,剛巧Stagecoach來港拓展業務,並欲收購中巴但被拒絕。經行內介紹,Stagecoach 的負責人與劉先生接觸,大家一拍即合,Stagecoach 便購入必達五成股權。
下圖:1992年Stagecoach 車隊的顏色配搭。此款式於Stagecoach 入股必達後, 亦應用於必達的車隊上。(經濟日報圖片)
(註: 關於必達巴士的成立,尚有另外兩個版本。版本一為另一報章的報導,版本二則是劉先生告訴我的故事。
版本一
由於香港的巴土服務向來以專營權形式,批予幾間巴士公司經管,而不開放予其他公司承辦,所以Stagecoach集團一直沒有在港提供巴士服務的念頭。
八八年,Stagecoach 集團主席Brian Souter來港旅遊,亦趁機嘗試在港尋求業務發展的機會。他後來到雅高參觀本地的旅遊巴土公司,仍在雅高工作的劉先生便被安排接待這位訪客。雙方傾談下,劉先生知道 Brian Souter亦有意思拓展中國巴士業務,由於中國的公共汽車服務,並不開放給外商參與,故擴展中國市場的計劃被迫擱置。
上一註釋提及過,劉先生曾經接待過廣州巴士公司的代表團,得知廣州方面曾提出過以無償形式提供巴士的合作計劃。當劉先生把這個概念告訴Brian Souter時,他對這盤生意極感興趣,並相信將會大有可為,於是決定接受有關之合作建議。於是Stagecoach與劉先生他合股在香港設立必達巴士企業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內地的巴士業務。
版本二
前文曾提及劉先生曾在雅高任職,於八十年代初期離開並組成必達,當時公司有兩大股東,其一是劉先生,另一方是一間英國巴士公司。當時必達的業務不詳。數年後,由於必達的生意及利潤有限,英國股東表示有意退出,碰巧Stagecoach欲進軍香港及中國市場,Stagecoach最後向該英國巴士公司收購必達股份,並以必達為中國及香港的踏腳石。而劉先生亦賣了部份他持有的必達股份給Stagecoach,令 Stagecoach成為必達的大股東,令劉先生積極拓展內地無償巴士業務市場。
總結:
由於其中一段報導於廿六條線投標結果公佈前進行,另一段則於之後,我偏向相信後者,並結合版本二,即必達是劉先生自行或與其他人合作建立,然後劉先生認識了Stagecoach 主席,碰巧Stagecoach 欲發展亞洲區業務,而劉先生為得到更強大的支援或新的資金以發展業務,才讓Stagecoach 入股,並成為大股東。
下圖:Brian Souter 與Stagecoach 集團成員Megabus的巴士合照。(Megabus.com 圖片)
目錄
必達巴士發展史 – 1. 公司成立篇
必達巴士發展史 – 2. 業務發展及競爭篇
必達巴士發展史 – 3. 另類業務篇
必達巴士發展史 – 4. 競投中巴路線及沒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