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前,當時我仍是個學生,但已成為巴士迷數年,並於巴士迷會認識了另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次一位朋友於約九一年看到港台節目鏗鏘集談及新界農地改變用途時,鏡頭突然一轉將一批九巴珍寶攝入畫面中,並訪問這個巴士停車場的地主。雖然只是短短十多秒的畫面,但已足夠告訴我們一件事: 原來新界某處正停泊著一批退役九巴珍寶。及後於巴士迷界討論了一陣子,便確認了那裡是一處叫坪輋的地方。
下圖:廿多年後香港電台重播該集鏗鏘集的片段,友人Warrant Dennis終於能夠將這個片段紀錄下來。
數月後向朋友查詢如何前往,便於某個星期六獨自一人向這個神秘的地方進發。還記得當時向79K的司機查詢下車地點,又問他有沒有留意到有其他地方停泊巴士。結果當然是失望,雖然他每天都在坪輋出入,但始終要集中精神駕駛巴士,故沒有留意到這個其實十分接近路邊的巴士停車場。
最後唯有胡亂下車沿路找,誤打誤撞地找到這個位於一支路不遠處的車場,泊滿一些前九巴巴士。下車位置其實是昇平學校附近。
下圖:在昇平學校對開兩邊馬路均設有79K巴士站,然後走回頭並沿這條小路內進 ,以往這個圍板內的位置便是必達的大本營,提供停泊巴士、機械維修及改裝車門的工序。 (Google Map) 檢視較大的地圖
記得當時只見到劉先生的副手,得到他的准許後便開始四處拍照。其實這個車場不算很大,當然不能與巴士公司的車場相提並論,只可停泊約廿部巴士。由於停泊的巴士頗多,車與車之間沒有太多空間,所以其實可以拍攝整部巴士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向外的第一排。完成拍照後與那位職員談了一會便離開了,這就是我與必達的第一次接觸。
下圖: 第一次到訪時已見到的Daimler A,感到非常驚訝,原來除了九巴的4964外,香港還有另一部類似的巴士存在,而且外表看起來還相當良好!(網主攝)
下圖: 以往曾在其他巴士迷的相片中看過前九巴2D的模樣,童年時也對車身上那句經典標語「超載屬違例 乘客請合作」有點印象,但說到親眼看到那麼原裝的2D,那次還是第一次。
食髓知味,往後的某個星期六,我再次到訪這車場,這次便讓我踫上劉先生,不過當時他正忙著工作,只讓我拍些照片便嚷著要我離開,但離開前他特地向我取了電話號碼。
後來某個平日的晚上,他致電我家並說邀請我十分鐘後到樓下他的車上閒談,原來他特地駕車來並帶了一些相片給我看,並分享了很多有關必達、中巴和九巴的故事給我聽。他說故事的技巧很不錯,加上當時只能靠車主雜誌的巴士迷專欄獲得巴士資訊,資訊貧乏,令我很欣賞這位老闆,亦喜歡聽他講故事。如是者他間中會致電給我相約於樓下講故事,每次一講便一兩個小時,還記得每次都要先去洗手間才外出,否則便要百忍成金呢。
下圖:相信很多在九十年代認識劉先生的朋友,都會對這部Jeep不會陌生,它就是劉先生的座駕,亦是前文提及劉先生駕駛來我家樓下的車。除了於工作上使用外,劉先生還會用它接載巴士迷往其坪輋及位於火炭的辦公室。
下圖:除了坪輋停車場外,必達亦於火炭桂地街國際工業中心十八樓一單位設有辦公室及倉庫,其中倉庫內的各款水牌最為吸引,而劉先生亦特意將他曾經購入過的珍寶巴士的水牌拆下來,並成為「一餅」Leyland 水牌。
下圖:約92年冬天裡的某一天,劉先生提議我到坪輋協助他清潔巴士,完成後他會送巴士書給我,就是這樣我便於大清早乘坐他的銀色Jeep聯同其餘兩名長工員工一起往車場開工。由於停在場內的巴士已退役多時,椅子和車窗的污跡都很難清除,而手上器材只有海棉和紅威寶,令這項工作變得非常花氣力,就算天氣只有十度以下,渾身還都是汗。
相片攝於一部剛完成清潔的前九巴DMS(2D)內,車廂裡四處都滿佈水跡,還記得當劉先生發現我在拍照時罵我清潔完後不應再走上車,是我唯一一次看到他這麼緊張手上的巴士,大概是清潔完後便需交付內地。
或許你有興趣知道辛勞過後得到的是本什麼巴士書呢? 其實是當時已於巴士迷界聞名、由PSV Circle出版的A Fleet History of KMB(下圖),俗稱牌簿,書內包含九巴車隊內的車隊資料及車牌,是Mike Davis書藉出版前唯一的香港巴士書藉。
下圖:轉載自經濟日報的訪問相片,攝於必達火炭的辦公室內。間中他會邀請於星期日到這裡聽他講有關巴士的故事。他談的主要與必達有關,由Stagecoach的成立談到馬拉維購入全新Dennis Dragon,或是由第一部BACO珍寶談到城巴的DMS。由於他曾在中巴工作,能夠詳細講述中巴的歷史及各款巴士的資料和特性。
曾到過那裡的朋友都會記得書櫃上那些整齊的模型巴士、模型飛機及巴士相簿,那些相簿裡不少都是攝於七八十年代的精彩相片,他喜歡在講巴士故事時以相片作輔助,故此這批相簿便成為他的教材 — 稱呼此為教材絕不為過,因他每次都有點像開班授課般深入地講解一個題材,亦不需要別人回應,他自己可以不停地講個多兩個小時,感覺就好像在上課一樣,只不過課堂內容是各種有關巴士的資訊及知識。雖然相隔多年,但不少他提及過的故事我仍然記著,亦相信其他曾到訪過的巴士迷也曾上過這些「課」。
前文曾提及他會致電給我並邀請到樓下聽故事,年少的我通常都只是穿著短褲拖鞋赴會,但亦有試過在到達後他突然提議到火炭辦公室,並承諾會載我回來,就是這樣我便以一身街坊裝於晚上的火炭出現,而他亦如實地載我回家,當然以現時的社會來看這是非常危險,但當時沒有想得那麼複雜。回想起來他大概是有點寂寞吧,亦看得出他真的很熱愛巴士。
還記得曾經嘗試在這個櫃裡看看有沒有他太太或家人的相片,但可惜結果是失敗的,他是否已婚就不得而知了。
下圖:初認識劉先生時並沒有太多人認識他,而當時他亦未開始發展其收復古董巴士的興趣。令不少人認識他的場合,大概是巴士迷世界舉辦的Mike Davis – Hong Kong Buses Vol. 1新書介紹會,劉先生擔任即時翻譯,還記得他將Mike Davis的說話翻譯之餘,更加入不少額外資訊,有時他發言的時間比Mike Davis的更長,場面相當有趣。
由於劉先生喜歡展示其攝於七八十年代的巴士相片,亦熱愛分享其巴士知識予其他巴士迷,很快便成為圈內的焦點,很多巴士迷都很擁戴他,在往後的活動裡,每次他一出現時便會吸引到一班人圍著他,就如左圖一樣,左二的便是劉先生,看來他正在展示一些精彩的東西,令一眾巴士迷就算身處於大集會內都寧可圍著他看舊相。相片轉載自車主雜誌巴士迷專欄。
約九四年劉先生成立了「必達巴士消閒天地」的會,我亦曾協助他在當年的九巴車長選舉協助招攬會員。
一段時間後我沒有再參與巴士有關的活動,亦沒有跟他聯絡,有次因事再次到訪火炭辦公室,看到不少朋友在協助他處理會務,又將會員訂購的舊巴士相片分類及入袋,發覺原來已經有很多支持者在協助他,這次亦是我最後一次到訪。往後的發展便如必達的歷史裡提及,劉先生經歷入獄、出獄、協助新巴得裝設站牌及必達結業,最終劉先生與他的古董巴士一起消失於香港巴士業及巴士迷界。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