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捷達巴士於九四年起開辦沙田博康及沙田圍區開辦屋村巴士服務,不少在當時活躍的巴士迷都對此感到驚訝。雖然我並沒有乘搭過,但捷達(Stagecoach) 的大名則早於九一年聽過– 九十年代初Stagecoach曾投資於必達巴士上,並曾透過該公司於九二年競投中巴廿六條路線,不過最終失敗,後來更退股必達,所以不要誤會它們是同一間公司。

捷達在香港發展波折重重,對近十多年香港巴士發展有認識的朋友都有所瞭解,加上香港巴士年鑑97已詳細記載了捷達在香港發展屋村巴士的過程及撤出故事,故此本文只會略提重點,但希望藉一篇由一巴士迷著於九六年的巴士討論區文章,及透過提一些由幾位朋友提供的相片,從另一角度回顧捷達發展屋村巴士的經過。

下圖: 為發展香港業務,捷達共購入五部B10M,當中包括兩部十一米長版本(車隊編號1及2),及三部約十一點五米長版本 (編號3L、4L及5L),巴士迷界戲稱為「三長兩短」。五部新車均配上亞歷山大PS車身,亦是Stagecoach於英國B10M的標準配搭。載客量方面均為五十人,並只於車頭設置上落車門。

圖中編號4L的捷達B10M正停泊於博康巴士總站

「1994年1月,我住在乙明村,有一天我發現一輛簇新的巴士停泊在樓下,車款像九巴的 Lance,走落街一看,原來是Stagecoach!
當時我已認識Stagecoach,在車賞堂買的一些巴士書多次介紹Stagecoach的大名和怎樣如日方中。 (年長一些的板友一定記得荃豐中心的車賞堂) Stagecoach改了一個中文名,捷達巴士。 當時捷達逐家遂戶派宣傳單張,列出詳細服務時間及停站,收費$16。

第一次試坐是失敗了,因為我根本找不到港澳碼頭的站,後來才知原來停在警署外,或許這樣註定我與她無緣‧‧

投入服務之初,在下車時司機會遂一向落車乘客講拜拜,實在令人驚喜和覺得親切。有一次,我錯過了在中環先施的班次, 剛巧前面塞車,站長用對講機叫司機開門, 好讓我走前一個街口上車。 亦有很多次我在港澳碼頭 7-11 出來時看見巴士已離開站頭,只要司機看見我的話,我還是上到該班車。我試過早上從澳門回港,試試能否上車,因為早上是沒有往沙田的班次,但是次次都能順利上車回家。 或許這是不當的經營手法,但我仍然很欣賞。

當時182只有九巴提供固定班次冷氣服務,收費$13。 ( 88R 與 801R 同價)。 1995年,801R 加價至$17.5,由於客量日多,早上調來很多錦繡花園的專車,當時我在想,遲些會否有新車‧‧‧」

下圖:捷達設立了兩條路線,分別是801R (沙田博康村至上環港澳碼頭)及802R(沙田怡成坊至上環港澳碼頭),只於繁忙時間服務。港澳碼頭的總站並非設於專利巴士線(例如111、680等)的總站裡,而是設於如上文提及、在該總站旁的警署外。

雖然是兩個不同的路線號碼,但巴士車頭路線牌總是同時展示兩個路線號碼,我也不明所以。根據網上資料,其運作模式是巴士由怡成坊(即沙田圍)開出,並於博康村總站旁的沙角村分站停站,就算是同時行走兩條線。至於兩線曾否獨立行走過就不得而知了。

5L攝於港澳碼頭旁的警署外,從行人路上的站牌可以看到該處亦是城巴及其他村巴的總站。(Alan攝)

下圖:4L屬較長版本,但未能找到其確實長度,年鑑亦只提及長版本不足十二米但多於十一米。攝於博康村總站,當時馬鐵沙田圍站仍未建設,頗為空曠。(LUN攝)

「大概三月份,我不能相信我所看見的,Stagecoach居然用新的雙層巴士行走這條屋村線, 唯一美中不足是該批車的坐位令人坐得不舒適。 適逢當時九巴提議87 與 87A 合併,方案是很繞道及費時, 有議員的大字報更乾脆提議87A由 Stagecoach 接手。」

下圖:捷達共購入六部十二米長的富豪奧林比安空調巴士,均於英國完成裝嵌才運抵香港。(David Kat攝於亞歷山大廠房)

下圖:規格與城巴所購入的相近,最大分別是車內座位竟然是3+2款式,當時城巴已引入2+2座位以增進乘客舒適度,捷達的選擇實在是質素上的倒退。雖然如此,捷達當時的服務頗受歡迎,就算使用奧林比安行走仍能滿座,故此在它們加入後,B10M 便成為較次要的選擇。(LUN攝)

下圖:捷達在香港並無設立車廠,並與九鐵巴士部簽訂合約, 由九鐵提供維修服務及停泊位置。攝於火炭九鐵巴士廠,簇新的富豪奧林比安於英國完成車身安裝後才運抵香港,估計當時正等候出牌等事宜。旁邊的是剛退役的九鐵二手MCW Metrobus Mk 1。(Leslie攝)

下圖:攝於屯門輕鐵廠附屬的巴士廠,一輛尚未出牌的捷達富豪奧林比安正進行檢查,從流動工作台的位置,估計工程人員將會在路線牌的位置旁貼上捷達標誌。(Dennis Law攝)

下左圖:大概是由於巴士在英國裝嵌,令車頭及車尾的水牌得以完整地保留。 (LUN攝)

下右圖:車隊編號11的這部奧林比安令不少巴士迷留下特別印象,並非其外觀或機械配搭有所不同,而是其車牌數字「3258」實為廣東話諧音「生意唔發」,加上其五部B10M為「三長兩短」(三部長陣加兩部短陣),成為不少巴士迷開玩笑的題材。(LUN攝)

下圖: 801R及802R是非專利屋村線中,少有全日服務的路線。行駛中的9號車,車上也有不少乘客。(Boris 攝)

下圖: 這批車除上、下層車尾和下層樓梯及落車閘前所有座椅屬於 2+2 闊位款式外, 其除都是 3+2 窄位款式, 加上使用絲絨材料及特厚背墊,坐上去很不舒服,有巴士迷更形容這是當時香港各款空調巴士中最不舒適的款式。(LUN攝於巴士售予城巴後,該車為捷達9號,即城巴508)

「1995年9月,182由城巴接手,更改路線途經沙角街,及後更入乙明村街,對 801R 有一定影響。 182為迎戰 801R,早上更有由沙角開出的城巴空車。 假日全日服務並沒有提升客量,1996年的農曆年更出通告, 通知乘客三天假期全日服務。及後,捷達決定放棄此線,並由1996年4月1日起改由冠忠經營。 」

下圖: 捷達曾派出7號車參與某年(印象中是1995年)的巴士大集會,並與同場的城巴105號車停泊在一起,讓參加者拍攝兩部Olympian的合照。(Albion Valkyrie攝)

下圖:捷達決定結束香港業務後,將在英國不合用的三軸空調巴士售予城巴,6至11號車順序成為城巴505至510號車。五部B10M全數運往捷達於紐西蘭的分公司繼續行走。(Albion Valkyrie攝)

下圖: 11號車在加入城巴時,原來的不好意頭車牌GK3258被保留著,後來城巴將之改為GW1534。這數部二手車的原裝布牌安排在初加入城巴時被保留著,城巴特別為它們造了一批新布牌,這是除了車身顏色外另一項與一般城巴Leyland Olympian的明顯分別。(Albion Valkyrie攝)

下圖: 車尾的路線牌布牌也被換上城巴款式。(Alan攝)

下圖:508披上全車身廣告,而電子牌更換的工序看來是進行中,只換了車旁的一個,估計車尾的亦已被同時更換。(Albion Valkyrie攝)

下圖: 噴上原裝城巴顏色的506(前捷達7號車), 曾於非專利路線行走過一段日子,後來被編回專利部。 (Albion Valkyrie攝)

後記:

捷達結束其屋村巴士業務,外間有很多不同的猜測,包括該路線未能收支平衡,而巴士亦因只有綠色客運營業証而沒有紅色,令它們不能接受其他租賃業務,亦有人提及收購中巴不成及未能申辦新機場巴士線等。第11期巴士之訊則提及捷達撤離香港除了因801R/802R經營成績欠佳外,「九七臨近的政治因素也是考慮之列,而不政府不將去年(即1995年)中巴十四條路線公開招標,也是使Stagecoach對香港市場意興闌珊原因之一」。

我認為這條屋村巴士線只是捷達的踏腳石,希望將城巴12A線的發展模式作一翻版,該線所蝕的只是捷達的投資,在開展服務前已計算在內,就如城巴在投辦12A前已估計每年需蝕多少一樣,最重要的是以此為發展其他路線的基石,但若這條方程式在城巴使用過後再行不通,那倒不如手起刀落,乾脆結束,這亦是公司管理層應有的態度。至於後來捷達購入城巴,這已是另一個故事了,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搜尋相關資訊。

另外,曾經出席首屆巴士大集會的城巴業務發展經理林錦寧先生,於九二年末離開城巴,後來聞說是過檔捷達,協助他們打開香港市場。捷達於九四年一月廿四日開始村巴服務,時間上看來有點配合,但有趣的是在內地網站又找到一篇發佈於2004年7月26日,有關城巴北京分公司的報導,內容提及林錦寧先生是北京城巴有限公司新任董事長,至於他是否真的曾加入捷達然後再返回城巴,還是另有故事,就不得而知了。

在進行網上資料搜集的過程中,發覺原來沒有網頁詳談捷達開辦屋村巴士時的詳情,僅能找到新巴88網頁設有捷達分頁,但可惜相片集已不能打開。希望藉著這個簡單的介紹,令大家不會忘記這兩條捷達在港初試啼聲的路線。

全文完

網主註: Boris於2014年11月也為香港捷達巴士寫了篇回顧文章,可按此瀏覽。

參考資料:

香港巴士年鑑1997 – 捷達巴士大撤退(李天祐著)
hkitalk: 舊相獻給你:捷達巴士 Stagecoach
hkitalk: 貼舊相 – 當城巴507還是布牌的時候
香港巴士討論區舊文庫(新版), 香港巴士討論區舊文庫(新版)
壹週刊

回應區:
2013-1-19 0:58:01 BJ9267
一句話,乘客經濟能力,是不能不考慮的……
2012-10-6 17:27:35
其實如果捷達早三五七年在香港已經提供服務,相信不會落得如此田地,就算沙田公屋的路線弄不成,為什麼不試試其他公屋?本人覺得捷達公司在當時是太保守了
2012-10-5 23:20:18 Leslie Chan
捷達當年的確使沙田的村巴服務質素提高了,可惜是時不與他,最終損手收場。

沙田的公屋不算太窮,而且就算嘉湖的城巴專車收得貴過九巴都好多人爭住去坐,收$20不是死因,只是當城巴接手182就有心要趕絕這個新經營者。

當然,故事最後變成捷達食左城巴,又是很戲劇性

2012-1-21 21:16:16 DZ483
捷達在1999年收購城巴。

其實當時捷達更應該全面收購九巴。而新鴻基把九巴全數賣給捷達。如果捷達在當時全面收購九巴,九巴也會捷達化和學習到不少捷達的好地方。

2011-7-17 0:53:41 BJ9267
本人拜讀了此欄目。個人覺得Stagecoach撤出無疑是因為虧損,而虧損的最主要原因,應該是Stagecoach對香港市場熟悉不足。就如這線本身是來往沙田的公屋,用上豪華巴士服務又收近廿塊,就反映這個問題。
2011-7-16 23:04:18 Peter
多謝分享!

世事有時是很諷刺,97年金融風暴打殘城巴大老闆徐展堂,後者要將城巴賣給Stagecoach,Stagecoach就這樣和平地報了仇。

建立日期: 2011年7月15日
最近更新: 2013年6月22日

Previous article城巴中港過境線 – 嚴重交通意外
Next article城巴中港過境線 – 過境司機的特別生活